时间:2024-08-31
吴爽
摘要:我国传统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绘画特征,鉴赏这类作品需要采取与众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艺术底蕴及鉴赏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鉴赏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是一个难点,本文将围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国传统绘画;鉴赏能力培养
引言:
当代有许多流传了千百年的优秀传统绘画作品,它们是我国艺术文化的代表,具有极高的传承、保护和鉴赏价值。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往往很难从作品的艺术性、文化性、意境以及绘画技艺等方面去鉴赏作品,培养他们的传统绘画鉴赏能力也不同于普通的能力培养,具有更高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握住以下几个入手点。
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思考
鉴赏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去理解,这不是一个强行灌输知识的过程,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配合。因此,吸引学生目光,培养学生兴趣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教师必须改变机械式的讲课,将僵硬的绘画鉴赏课变得灵活化,富有人文性,充分吸引学生。
在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时,笔者根据画面内容分别播放琵琶演奏、舞曲、轻音乐、笛子的录音,一边播放一边引导学生欣赏,学生被整件作品五段式有机联系的形式相吸引,伴随着音乐讲授《韩熙载夜宴图》的具体内容。学生谈感受时,有的说:“此画统一了听琵琶、观舞、休息、停地演奏、送别五个场面好像在看小人书,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有的说:“画面颜色金碧辉煌,红绿色相互穿插,大面积的黑白相间隔,有对比有呼应,色彩不多,却非常丰富。”有的说:“夜宴图中这么多人物,或站或坐、或正或侧、或仰或靠、或动或静、简直是生动丰富。”
美的国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欣赏积极性。
在欣赏国画时,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其前提是让其学会思维,实现思维自主性。例如:《韩熙载夜宴图》前后五部分相连,描写了韩熙载怎样的生活?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生活特点?韩熙载是个政治活动家,却为了逃避朝廷注意而故意纵情歌舞声色,又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提问展开思维,到优化思维而后引发其发散思维[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的国画欣赏、评论,学生对作品传递出来的信息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引起了对各种观点的评论。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自我、表达的机会,同时讨论中还能披露谬误,
及时纠正偏差,互相启发,运用欣赏课题重组了自身的认知结构,审美心理得到进一步的建构。
2、体验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欣赏能力
欣赏一幅作品,不是简单的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也不是完全凭借主观臆断,而是需要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从专业的角度上去评判。因此,要想培养学生鉴赏传统绘画的专业能力,就必须先为他们补充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了解专业绘画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从作品创作的背景、细节等角度去分析。
教师要恰当提问,引发共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认识分析,拥有初步的较为完整的印象。而要认识画面以外的内容,就需要审美主体的联想、想象来帮助,这样就可以加深情感体验,引发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具体的做法是提出一些最易唤起情感、最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但是这个提问是紧跟着画面分析而来的,切不可脱离原有的感性基础。
例如,《清明上河图》中大货船经过虹桥时,船夫怎样放桅杆,其他船夫怎样使劲撑篙、桥上怎样拋下绳索挽船只,邻近大小船上的人怎样指指点点、虹桥上的人又怎样,这紧张而又富有戏剧性的过桥场面在整个画面中反映了怎样的关系?你怎样解释画面呢?通过问题的提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紧紧围绕作品快速思考、想象,加深情感体验。听觉较之视觉与情感的联系更紧密,更能迅速诱发美感共鸣[2]。
3、规范评价,掌握欣赏方法
在中国画欣赏教学中,创造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观欣赏,让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宽松环境中养成好奇、不断提问、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作品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评论,强调评论过程的规范性,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的特点,指导学生欣赏学习。
例如,运用多媒体进行画面的静态、动态演示,营造理想的美术欣赏境界,学生完全与作品交流;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剖析作品的外在因素形式,挖掘内在因素价值,启发思维创作。又如,用合适的音乐和画面共同作用于欣赏者,能够较快的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启发欣赏的思维创造,掌握欣赏方法。多种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进行主动思维训练,深入浅出的解决欣赏过程中的难点、重点,挖掘作品内涵、渗透思想教育的同时掌握欣赏方法。
4、自主创作,鼓励临摹实践
学习和内化是需要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自主创作作品是一个与作品“合二为一”的过程,这能够为欣赏作品奠定很好的基础,而鉴赏也能够促进绘画技艺的提高,这二者相互促進。教师应借助绘画实践去渗透鉴赏能力的培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是创作更加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欣赏和创作对于提高欣赏中国画的能力而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可以开展国画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将山水画和花鸟画的临摹和创作作为美术二课堂的常规课程进行讲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于中国画的认识。理解什么是“墨分五色”、什么是“随类赋彩”、什么是“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为学生进一步提高欣赏中国画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3]。
5、结语
我认为,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首先培养起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鉴赏及学习兴趣,在鉴赏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方法,善于挖掘作品的内涵,带领学生多角度赏析。整个过程中需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尊重他们想法,再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渗透于其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翠虹.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国传统绘画"模块中的线造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000(015):48.
[2]罗姗姗.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000(016):199-199.
[3]邹琴.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5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