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激趣、基础、情感”三步曲的教学实践,将课堂变成学生探索、参与、合作的天地。
关键词:激趣;提高;合作;表现
器乐教学是以音乐为材料,以演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器乐进课堂,它改变了原有教学结构和模式,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化音乐知识,也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识读乐谱的能力,在实践中创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兴趣“前奏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当学生初次接触新的乐器,情绪最高,兴趣最浓,会感到神秘和无限的好奇,会放在口里、手里胡乱弄出一点声响来。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器乐教学以儿童打击乐为主,教学时用碰钟、双响筒、三角铁等乐器设计玩玩、看看、听听等环节,让乐器发出丰富多彩的音响,让他们感受打击乐丰富的表现力,增强对打击乐的热爱。比如:认识碰钟,我先出个谜语让他们猜:“两座小钟叮叮当,长得全是一个样,两手一碰轻轻敲,铃声清脆又响亮,你们猜,是什么?”有的说是车铃,有的说是小闹钟……。“叮叮叮”三声清脆悦耳的声音,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乘机把乐器发给各小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玩乐器,如它的形状、名称、音色特点等。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来发现乐器相关信息,当发现老师和自己观察的结果不谋而合时,无形中增强了自信心和积极性,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奏之后,学生们如醉如痴,眼里流露出羡慕和渴望的眼神:“老师,我们要学,快点教我们吧!”在这种学习欲望的诱导下,学生畏难情绪消除了,很快熟悉了乐器的构造,掌握了演奏的方法与技巧,对他们的点滴成绩,我都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从而越学越有劲,越学越爱学,为今后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二、基础“练习曲”
儿童打击乐大多数没有固定音高,只能用来为歌曲伴奏,到了中年级,好奇心逐渐淡薄,甚至感到索然无味。这时不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好奇心,器乐教学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为此,我在音乐教学中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八孔竖笛,通过协调、统一的演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初学竖笛时,气息不均匀,节拍不到位,吹奏的旋律不连贯,甚至发现刺耳的哨音,掌握扎实的吹奏技巧是器乐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和呼吸方法
1、吹竖笛要有正确的姿势,站立或坐着演奏时,肌肉放松,胸部自然挺起,两眼直视前方,身体与乐器保持45°俯角。
2、气息的控制与口形力度配合得好,舌尖要轻抵笛头,快速收缩呼出了气流产生“tu”音,就会自然、圆润、流淌出优美而悦耳的音符来。
3、训练呼吸方法的练习曲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应配合气息和音阶作长音练习:4/4 1---∣2---|3---|4---|5---|到了中期可选择学生喜爱、短小的中外儿童歌曲,如《粉刷匠》、《闪烁的小星》等 ,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和实践中,逐步形成技能,接受多元音乐文化的渗透碰撞。
(二)分層教学,共同提高
器乐在课堂上的运用,最成功的一点是把学生的被动变成主动学习,但离不开老师有目的、有步骤的组织,精心的设计及循序渐进。有个学生由于乐感较差,练习曲中的附点难住了他,他泄气了。于是我问他:“你怕吃苦吗?”他摇摇头。从那天起,我手把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给他唱谱、划拍,一天,两天……,终于用正确而优美的笛声回答了我。对于优秀学生,则以“小能人露一手”等形式,给他们在同学面前表演的机会。既增强了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又激发其它学生努力赶超,向“小能人”看齐,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三、情感“奏唱曲”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的不是单纯的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而是通过演奏表达音乐的情感。学生学会一首乐曲并不难,难的是学生能有感情的投入及无法深入地表达音乐真正的内涵。要想达到预期目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以情激情
教学语言是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而老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创设情境的催化剂,并能使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触景生情。在聆听《小白菜》歌曲时,我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述:“小白菜两三岁妈妈去世了,跟着后妈,两眼汪汪喊亲娘……”学生被感染了,眼里闪着浪花,那哀怨婉转的旋律化作令人悲痛的历史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瘦弱、孤苦无依的小白菜在笛声中栩栩如生,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二)以唱带吹
视唱练习是声乐教学中的“专利”。但在器乐教学中也同样少不了。学生能吹奏出动听的乐曲,首先要唱准音高和节奏,用歌唱的状态来表现音乐的乐感和起伏流动的旋律。在学习演奏新的乐曲中,师生合作找出曲谱中的难点句,指导学生划拍视唱,再用乐器吹奏,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学习歌曲《小渔篓》时,我先让学生聆听,模唱歌词,旋律,要求声音甜美,吐咬字清晰圆润,吹奏时,一个活泼俏皮的海边小女孩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三)合作演奏
器乐训练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单纯地敲、拍、摇、吹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渐渐地就会失去兴趣,而保持持续性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当学生们能完整而富有感情地吹奏乐曲时,可将打击乐器与歌曲演唱,律动,表演融为一体,不但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认识到自己在合奏中的地位,感受到整体的和谐美。
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器乐进课堂,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解放了学生的嘴巴,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因此,要“活”用器乐教学,充分发挥器乐教学的辅助功能,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者,在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其音乐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
宋涛,1969.8,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东西湖吴家山第三小学音乐老师,研究方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