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文化现象的实践内核看北大荒精神

时间:2024-08-31

黄豆豆 杨秋菊 郭斌 邓玉霞

摘要:本文从文化的内核角度切入北大荒精神进行分析,人的实践是造成文化的第一要因。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证明文化作为一种现象是人类自身实现的成果,人类自身实现只有通过实践,而对实践的解释不同导致对文化解释的差异,北大荒精神作为一种文化是在现实的与具体的层面上对实践解释。第二部分则证明北大荒精神正是这种现实的具体的文化在人的现实生活层面生成的,这种现实的、具体的生成是其构成历史的基础。第三部分要阐明北大荒精神本身是一个历史性的文化结构,它具有共同体的性质。

关键词:北大荒精神;实践;文化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十六字是北大荒精神的高度概括,然而从人类实践的角度去考察北大荒精神其内涵与外延均要超过这十六个字。在实践的意义上,北大荒精神是一个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斗争的历程,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在一个人身上的展现,是人类在时间中的实践在其自身的集合,是人类在某一特定时间与空间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与历史,北大荒精神在这个角度上就是人类的实践所形成的文化的展现。“对于人的生活和人的世界而言,文化的确是深层的东西,它是人的活动及其文明成果在历史长河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积淀或凝结的结果。”[1]

1、文化是人类自身实现的成果

如果不加以深入的探寻,文化向我们呈现出来的仅仅是现象,而纯粹的现象对于人而言是无意义的,也就并无文化的概念之可能性而言。在这里,我们将文化与人类自身实现沟通在一起,其目的是指明文化的形成方式,即实践。

实践是沟通文化与人类自身实现二个概念的纽带,它既是人类自身实现的方式,也是文化得以形成的方式,因为人本身是实践的,实践的人也必然创造这两者,所以从实践的现实方面来看,实践即文化的本身。但是,人类对于文化的认识并非一开始就是从实践的角度上加以考虑的,人类对于文化的认识在程度上是渐进的;在解释方式上,由对文化的实践的形而上解释到对本真实践的解释。

2、北大荒精神是现实生命实践的文化

一个人,他所生活的土地、所存在的社会造就了他,他的生命就是他构建自己世界的内在动因,最终通过这种生命的现实性的力量构造了生活,“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2]北大荒精神作为一种文化是在北大荒土地上生活的人的实践形成。北大荒精神即作为北大荒人的实现。

我们看到北大荒精神所为我们呈现出的现象也确实符合北大荒人在这片土地上付出的实践。北大荒精神所呈现出的文学、艺术、民俗、道德观念、思想信念乃至特有的生产行为、技术行为都是北大荒人在生产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此交往过程中,语言成为联结各个主体之间的要素,也是让北大荒精神作为文化显现出来的物质性基础,这样就防止了北大荒精神可能的虚拟化、抽象化和绝对化。

北大荒精神是活的精神,它的生命就在北大荒人活生生的生产活动、生活当中,北大荒精神是每一个北大荒人的实现,是从作为一个生活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存在的实现,它蕴含着北大荒人的历史,蕴含着北大荒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个体系,只有通过历史的视角,才能够深入到北大荒的精神中,才能够从中寻找出整个发展中生命的结构。

3、北大荒精神的历史表现

实践是人的实现方式,文化是实践的最终现象,而实践最终形成为历史,文化也就成为历史向我们显现的一种镜像。此处所指之历史并非是单纯的历史,也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某时某地生活的人及社会的记录,黑格尔将之称为原始的历史,[3]因为原始的历史就仅仅是记述的历史,所以原始的历史并不是扩展的,它不能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滋长。北大荒精神作为一种历史中的文化,自然是内涵了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作为实践的历史必然不同于原始的历史,也就不同于单纯的记述的历史。

北大荒精神作为历史的文化,它应该有超越時代的特点,在黑格尔论述反省的历史,其角度是思维的运作,这样对历史的看法只能说是“思维的具体”,黑格尔将此种抽象的“思维的具体”作为真理,将它安置在绝对命令中,绝对精神的异化形成了历史,绝对精神便是历史的原点,绝对精神自身的异化为我们展现出整个世界,这样的历史观实际上只强调了精神的作用,而没有考虑到现实的、人的生产实践构造的人类历史。[4]北大荒精神,正如上述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的生产实践的成果,他是北大荒人历史的凝聚。

北大荒精神所表现出的必然是这样的一以继之的历史,它反映了始终处在“现在”的人的实践活动。在不同的“现在”表现出各种文化面貌,然而这些面貌实际是具有统一性的,而这种统一性就来源于作为人最根本的特质,即实践;最根本的目的,即生活;最根本的手段,即生产;北大荒精神无论它怎样变换姿态,都不能离开这些核心的概念。北大荒精神,当我们剥开它的精神外壳时,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一个人的生命的现实,这种生命的现实就是来自它的实践内核为我们展现出的文化现象,它必然是生动的、具体的、具有未来的,它不是技术的、抽象的、暂时而僵死的,它将伴随着每一代北大荒人在生活中不断获得新生,不断地演化,不断地从自己的角度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3]黑格尔.历史哲学[M]. 北京出版社. 2008(09).

[4]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03).

基金课题:本文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传统文化专项“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概论课关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探究”(DQCTWH201805)阶段性成果;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传统文化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容性研究”(DQCTWH201803)阶段性成果;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传统文化专项“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纲要课程教学研究”(DQCTWH201804)阶段性成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教师发展基金‘核心素养视域下医学人才关键能力培养研究”(JFRWSK2019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