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时间:2024-08-31

姜倩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

关键词:计算能力;兴趣;算理;算法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四年级上册知识主要以计算为主,除了正式的认识整数的运算规律,更将这些定律运用到了小数运算中,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形式。在教学中,我还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说“我能行”。例如,在研究减法运算性质时,学生对于字母表示方式总是不理解,遇到像432-123-77、900-405这样的类型题时,学生总是不会用简便的方法去运算,于是,我便在教室中创设情境:以4-1-1为例,教室里一共有4排同学,一排、一排的走出教室,也就相当于两排同时走出教室,也就是4-(1+1),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每次说到这,学生们都满脸微笑,纷纷表示这样举例子道理很清楚,不但加深了对这个类型题的印象,也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兴趣。

二、重视算理与算法的渗透

华罗庚说过,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以前教學时有的老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掌握计算方法,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不必再费工夫去理解算理,对算理教学一带而过,殊不知,理解算理和抽象算法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说我们强调算理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算的话,那么算法是指导学生怎么样去算的问题。在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按照法则进行计算并不难,因为学生在大量简单模仿和机械套用后就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但这仅仅是教会了学生计算而没有形成运算。所谓运算,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就是指内化了的、可逆的、组成系统的且具有守恒的动作:因而,我们在计算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建立“运算”意识,自主发现计算法则,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我引导学生利用旧知来探究新知,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一是将58.6×6转化成6个58.6相加,二是将58.6分解成58+0.6,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三是学生将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求出得数后,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还有的学生直接列竖式计算,方法是捂住小数点。这个环节体现了数学课堂的算法多样化,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优化,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算理,从而就能掌握算法。通过对比,最后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所谓的捂住小数点就是将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将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积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小数乘法的算理。通过对算理的研究,也使学生归纳出了算法,无论小数乘小数还是小数乘整数,都要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末位对齐,小数点的位置要看两个因数是几位小数。通过一节课的研究,我们班的孩子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能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可见,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三、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

我们常发现计算习惯好的同学往往出错少。有的同学虽然学习并不优秀。但是却在计算题上不丢分。因为他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前先把题看准确,弄清运算顺序。弄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做。有的学生养成抄题要准确的习惯。有的同学经常在抄题的时候就把题抄错了,造诚很低级的失误。要有细心检查的习惯。做完计算题一定要学会检查,把题目再查一遍,看看抄准确没有,再重新算一算。除法用乘法检验,减法用加法来检验避免失误。

四、微课程助力计算能力的成长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训练,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日常的计算微课程训练;而是通过每月一次的微课程视频帮助学生拓展计算方法和技巧。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微课程时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日常微课程

日常的微课程练习是指在每节课课前5分钟进行的计算训练,在具体操作中,我主要有两个训练目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二是为训练的内容可以为本节课做铺垫。例如,学习了乘法运算律后,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做起题来很吃力,所以连续几天,我都会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运算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更加深刻,计算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教学《小数乘法》前,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计算题:2×23= ,20×23=,200×23=,2000×23=,通过观察,让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积的变化规律,既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又为本节课研究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微课程视频

本学期,我们微课程视频,内容是对计算内容及方法技巧的扩展,目的是为了让学优生能了解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方法,真正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乘法分配律计算方法类的拓展、小数乘法的技巧类练习、小数除法进行了拓展,通过这样的微课程练习,使孩子能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方法,真正让学生受益。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霞.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 新课程研究, 2016(4):67-6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