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锤炼师德:让好教师精彩绽放

时间:2024-08-31

胡翠红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领域都存在着惩罚现象。教育惩罚的理论和实践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中,社会各界对教师是否可以对学生进行惩罚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惩罚议论纷纷。当前,我国“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开始松动,许多教师宁愿选择逃避,也不敢正面应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唯恐实施某种惩戒便被视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对锤炼师德:让好教师精彩绽放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育;措施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风,为师之本。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需要担负起道德责任,教师的人格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应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学校要探索多种途径,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

一、划清赏罚界限,明确赏罚标准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制定出明确的学校管理条例,让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等各方明确赏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会得到赏识,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惩罚,赏识分几种等级,惩罚有哪些形式及惩罚分几种程度的惩罚,除此以外,赏识、惩戒的具体内容也应该以条文的形式明确列出来,让相关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时有理有据。

二、对症下药,抓好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赞赏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惩戒他们。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卢勤曾说:“成人赏识的眼光能使孩子创造奇迹。”对于那种自卑感强、胆怯、内向、害羞的学生,注意多使用正强化的引导方式,多加鼓励;对于那种经常调皮捣蛋、胆子大、爱惹事的学生,我们要适度加强惩戒教育的使用。赏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找到自信,惩戒教育中的惩戒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惩戒这一个手段,让学生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就算两个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也不能片面地施行同样的处罚方式,我们需要了解事情发生的具体情况,理性分析,在保证学生处罚公平性的同时,做到合理性教育,对症下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开展警示教育

近年来,教师队伍中出现了很多负面案例,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倪某某辱骂学生事件;扬州大学教师华某某在私家车内性骚扰女学生事件;上海海事大学教师姜某某违反学术规范抄袭他人科研成果;南京大学教师梁某重复发表论文,在职称评定中弄虚作假,出现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教师陈某收受学生礼金,湖南文理学院教师刘某某私自收取并侵占该校学生学杂费和班费共计77万余元。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学校教师的违规违纪表现在方方面面,师德师风严重缺失,学校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警示教育,以视频、文件、图片等形式下发反面典型案例,教师们要认真学习,以此为戒,以此为警,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绝不重蹈覆辙。

四、师德师风文化接触与显现路径

师德师风文化要走进人们的内心,需要用更生动、立体化的方式方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何讲好优秀的师德师风文化故事,如何让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优秀的经典案例更好地传播,是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急需解决的重要命题。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遵循距离递减原则,即随着人们与信息源距离的远近,信息会发生衰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规律,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量呈几何式增长、受众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让人们拥有了“参与其中”的切实感受。师德师风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客观上决定了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文化传承方向。新媒体环境下,首先各学校应积极加大对新媒体的应用,建设专业的新媒体平台,借助时事热点和重大活动,通过校园公开课、校园参观日、校外活动、慕课等形式,进行优秀师德师风故事展播;其次,定期举办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和优秀课件评奖活动,制作宣传专栏,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形式进行发布,并引导社会大众进行转发,可以按照积分或者点赞数进行宣传小达人评选等;再次,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技术,通过举办五四表彰、教师节活动、教师书画展、成语接龙笔试、诗词比赛等,可以选择以晚会、小品、话剧或者结合地方文化特点进行线上线下融合传播,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此外,要注重新媒体信息发布的实时性,新媒体内容实时更新是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定期发布,重大活动期间重点、密集发布等,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显现师德师风文化建设内容,让更多的人接触、参与到师德师风文化建设中去。

五、扩大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范围

技能的提升是为了提升教学水平,道德素质的提升才可以才能让教师这门职业神圣起来。在道德教育方面,对学生而言,中国更注重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从一年级就有思修课程,语文书中也多会写进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名人经历,而到大学更多的是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德育课相对较少。对老师而言,也大都如此。中小学生的老师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的進行师德师风教育,但是大学老师却往往更注重论文的发表以及课题的建设,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建设与提高。因此,更好的建设师德师风应当扩大对老师的覆盖面,即不再仅仅是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应当扩大到对各个阶段教育专业人员提出要求。

结束语

总结,通过以上措施,层层深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双管齐下,在思想和行动上全面武装教师队伍,人人争做人民的好教师。高校要推崇师德高尚的模范教师,剔除师德缺失的份子,肃清教师队伍,将学校教师打造成干净、有担当的育人先锋,为祖国的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提供有生力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保障,切实发挥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总体战略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宗铭.数学建模课程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河北软件学院学报,2019,21(04):32-35.

[2]胡万山,周海涛.提升高校教师“金课”建设效能[J].现代大学教育,2019(06):31-35.

[3]程郁昕,于敏.学生评价对教师评价得分的拟合精度分析[J].当代畜牧,2018(11):43-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