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 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辽宁省生态环境状况日渐堪忧,社会公众福祉逐步被环境污染影响所吞噬,省内公众的日常生活与安全生产受到极大困扰。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鄉二元经济结构改革也收效甚微,反而加快了辽宁省生态环境恶化速度。因此,本文选择工业化、城市化两个发展视角,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测算出二者对辽宁省生态环境负荷即生态环境状况的作用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业化 城市化 生态环境负荷 灰色关联度 辽宁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基本是对其中两个变量因素进行研究,而缺乏三者之间的交互响应研究。例如,甄江红等人在综合测度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方程及响应度模型,对1990-2010年间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响应特征进行了时序分析。朱土兴等人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基于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域的横截面数据和1995-2010年中国整体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空间和时间层面对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之间耦合的多因素关联性和综合特性进行研究。赵雪阳、吕军运用博弈论,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背景下,分析农村工业化过程中政府、企业、公众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而采取的策略与决策以及最终导致的结果。陈晓红、万鲁河通过挖掘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之间的的宏观作用机制,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为提高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参考。孙平军等人借鉴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变方程原理,结合熵值法和PSE模型,对2001—2011年吉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模式展开分析。曹娟等人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主要省会城市2011年城市化质量进行测度,采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定量评价了各省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安贵鑫等人运用熵权的模糊物元法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构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函数,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国内学者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大多是对工业化与生态环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进行研究,方法大多以耦合模型为主,缺乏三者之间的关联影响研究,因此,本文选择辽宁省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负荷三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系统分析。
二、实证研究
(一)灰色关联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对灰色系统中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参考序列与各评价标准或比较序列的关联度大小,判断该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接近程度来评定该参考序列的等级。若将某一事物的发展特征数列记为参考数列(n维),称该事物为参考事物。有多个事物的发展与该事物相关,将多个事物的发展特征数列(对比数列)记为(i=1,2,3,……,m)(n维),为比较多个事物与参考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引入关联系数概念。
为分辨系数,其取值在0-1之间,一般取=0.5,ri(k)称为xi对x0在k时刻的关联系数。进一步计算关联度,按照下面的公式对关联系数做处理后得到wi,即为数列xi对x0的关联度。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1.工业化指标:本文选择1995-2014年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予以衡量。
2.城市化指标:本文选择辽宁省1995-2014年城镇人口比重指标予以衡量。
3.生态环境负荷指标:本文选取辽宁省1995-2014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粉尘)排放总量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作为衡量辽宁省生态环境污染负荷水平的评价指标。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在省际层面的统计工作开展较晚,无法直接从统计年鉴中获取,因此,本文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数据库关于二氧化碳的估算方法,估算出1995-2014年间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鉴于污染指标数量较多,所以本文采取熵-topsis模型对污染物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此处省略计算公式,直接给出结果。
由表2可知,城市化因素、工业化因素与辽宁省生态环境负荷的灰色关联度系数分别是0.8255和0.5045。由此表明:城市化因素相较于工业化因素而言,更加影响辽宁省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且,城市化因素的灰色关联程度大于0.8,接近1,由此表明,辽宁省城市化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水平的程度是非常明显而强烈的。这一灰色关联结果的出现与我们之前的普遍认知有所不同,以往研究认为工业污染直接影响着全省的生态环境状况,甚至国内许多学者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产业结构优化了、产业比重协调了,生态环境自然会得到修复。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公众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要更加严重。
因此,在未来辽宁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化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提倡公众参与式环保、参与式节能模式。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工业化因素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要加快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设施,降低重化工、高耗能行业比重。只有产业调整与城市化质量提升并举,才能真正解决辽宁省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等相关问题。
三、对策措施
一是优化城市化进程质量。相关政府部门要摒弃以速度论政绩的工作态度,将城市化质量提升作为主要抓手,例如在公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公众教育等方面,为公众生活提供便利,以影响公众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与此同时,要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废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变农村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的主要方式,从而使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认可与普及。
二是加强公众参与式节能环保工作。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推行NGO(非政府组织)形式下的公众参与式活动,例如北欧的挪威、芬兰,亚洲的韩国、日本,甚至非洲的坦桑尼亚、肯尼亚,通过社区活动、居民圆桌会议、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活动等方式,使公众对生活中的节能环保行为予以了解并逐渐主动参与到节能环保工作中去,例如减少私家车出行,减少使用高能耗家电、主动进行垃圾分类、主动进行水环境管理等等。因此,辽宁省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公众参与式环保工作的开展,鼓励公众以不同方式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从自身做起,从一度电、一滴水管理做起。
三是提升城市居民节能环保的认知水平。生态环境负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福祉的增加与损失,因此,要通过提升居民认知水平来降低生活中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或破坏程度,可通过公益广告、环保宣传栏、能源标识等方式,使得公众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良好生活习惯与工作方式,使环保举动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普及开来。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做好环境宣传工作,特别是利用好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广泛开展认知教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生态环境水平而言,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孪生兄弟”。所以,辽宁省各级政府部门不能放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相反,要在城市化质量提升的同时,抓住机遇,促进工业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知识水平,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降低产业的不良环境影响,在供给侧改革框架下,实现工业增加值与生态友好目标的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 甄江红,李灵敏,何孙鹏,罗莎莎.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响应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11).
[2] 朱土兴,姚文捷,朱磊.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性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6).
[3] 赵雪阳,吕军.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2009,(1).
[4] 陈晓红,万鲁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脆弱性与协调性作用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13,(12).
[5] 孙平军,修春亮,张天娇.熵变视角的吉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判别[J].应用生态学报,2014,(3).
[6] 曹娟,张毅,汪洋洋,李胜坤,刘志方.中国主要省会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空间分析[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7] 安贵鑫,范洪帅,姚帅.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对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J].河南科学,2015,(4).
[8] 赵奥,武春友. 中国水资源消耗配置的灰色关联度与适宜度测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9).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