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一、加快内蒙古农业功能区构建的价值
随着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基础地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集中体现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瓶颈。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现代市场经济组织运营机制和产业化发展思维調整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结合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大势,通过特色农业经济功能区建设优化农业经济空间结构,推进农业经济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市场化资源整合、规模化差异性区域布局和产业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基本特征。实践表明,优化农业区域空间布局,实现农业经济相对集中的差异化、专业化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规律。
加快内蒙古农业经济功能区构建具有多重重要价值:其一,优化农业经济空间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内蒙古地域辽阔,区域农业经济资源特色明显,互补性较强,具有明显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潜在优势。但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全区农业生产基本处于农户分散经营,农业经济区域功能空间优化和资源整合利用水平偏低。这种情形不仅影响农业经济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也制约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农业经济功能区对于推进内蒙古农业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资源整合利用,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农业的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二,有利于农业资源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内蒙古农业经济整体仍属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产业链短,资源利用率偏低,经济效益不高。构建农业经济功能区一是有利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经营向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经营体系转变。二是可以突出地域农业经济布局差异及区域经济分工规律,有利于科学制定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农业政策的科学有效性。三是有利于科学规划利用农业资源。从地区农业资源优势考虑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确定农业经济项目、结构和规模的政策举措,因地制宜地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三,有利于协调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内蒙古是国家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农业经济功能区构建不仅提升生态农业资源效率,也有利于突出区域生态功能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农业经济的良性互动。其四,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转型。内蒙古各地区的自然生态特色明显,区域农业经济功能互补性较强。要使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则必须先分析区域农业资源特色和规划农业经济主导产业等。同时,内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中东部地区面向京津唐,靠近东三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西部“金三角”地区为国家规划的西部开发重点区域;北部接壤俄罗斯和蒙古,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9个边境口岸。所以,内蒙古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点区域。将这些地域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发展优势,则要全区统筹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以构建农业经济功能区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加快农业经济功能区构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传统农业仍然是内蒙古农业经济主体,发展现代农业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深层矛盾。改变内蒙古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就要创新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以区域农业功能区为基础优化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发展战略。
(一)农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立足于区域特色因地制宜,着力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
内蒙古农业资源分布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形成区域农业经济空间优化良好条件。从内蒙古农业自然区域看,主要包括大兴安岭沿麓农业区、土默特、河套平原农业区、西辽河平原农业区、中西部、阴山丘陵农业区等四大区域。构建内蒙古农业经济功能区必须立足于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既要关注农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又要关注不同农业区域、不同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依据农业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和农业生产地域分工规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整合区域农业资源,突出区域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
(二)农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关注农业的生态经济效益
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看,治理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就是建设保护华北、东北、西北生态屏障。农业作为种植产业部门本身就是生态经济的一部分。加快构建区域农业经济功能区要树立农业生态观念,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营造农业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把生态环境局部治理与农业产业经济空间合理布局相结合,通过实施农业经济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三)农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立足于区域分工协作,强化农业经济区域开放协调发展
农业区域分工协调发展应从地区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和规律出发,注重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密切关系。要坚持“区域内协调”,着力各农业经济功能区区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具体包括四方面:1.各经济功能区的资源协调;2.各经济功能区的经济协调;3.各功经济能区的社会协调;4.各经济功能区的环境协调。
(四)农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立足发展成果共享,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谐发展
民族团结是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的中心工作,而解决民族和谐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抓住发展利益共享这个根本,从政治的高度看待区域经济发展平衡问题。要坚持以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为目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从区域经济发展与民族和谐的战略视角谋划统筹。但发展平衡不等于发展均衡,要推动农业资源富集区和产业化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在提升整合资源和强化区域经济协作水平的基础上,形成新型区域农业经济空间新格局。
(五)农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以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为着力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企业龙头等构成的产业基地为依托。其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园区,奠定构建农业经济功能区的产业基石。其二,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打造农业经济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是实现农业企业间有效协作和联动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动农业园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三,培育农业特色品牌龙头企业,发展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要围绕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有序流动,提升企业区域分工协作,推动区域特色化经营和一体化发展。
(六)创新保障构建农业经济功能区制度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首先要着力创新区域农业经营制度,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其次要着力区域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创新。农业经济功能区划分必须有相应的协作体制机制和组织管理保障。要确立农业产业市场准入制度,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部门分隔体制束缚,强化产业化发展观念,按照市场化运作选择确定本区域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科学制定配套产业政策、生态政策、分工协作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等。
总之,构建农业经济功能区,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农业经济规律、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等四大规律,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基本发展理念作为引领,优化区域农业经济空间布局,以产业化发展为抓手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
(课题组成员:卢晶、向荣、刘彩霞、托娅;课题负责人:徐永平;执笔:卢晶、徐永平)
责任编辑:张莉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