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1例心肌梗死致呼吸心跳骤停20min心肺复苏成功的急救护理

时间:2024-08-31

许锦容

摘要:本文总结1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致呼吸心跳骤停20min心肺复苏抢救护理,其护理内容上涵盖病情监测、营养支持、亚低温护理等措施,经长时间心肺复苏后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整体效果满意。

关键词: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9--01

心肌梗死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因持续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肌坏死,极易合并心跳骤停,一旦发生心跳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效果受限,被认为是心血管内科患者死亡最为重要原因[1-2]。当前心肌梗死后即刻出现心跳骤停,临床及时实施心肺复苏并缩短心肌缺血缺氧时间,改善患者预后[3]。针对该类患者积极有效实施护理措施干预尤为重要,针对性、合理及有效护理措施干预,如气管插管护理、目标温度管理、饮食护理等,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4]。本文就回顾性分析1例2020年5月收入1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致呼吸心跳骤停20 min心肺复苏术后护理情况,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5岁,因“突发胸闷1小时余,心肺复苏术后20分钟”于2020年05月27日10时20分入院,患者家属及急诊科医生代述于2020年5月27日9时左右,患者上卫生间上卫生间解大便时突发出现胸闷,无胸痛,伴全身乏力,站立不稳,伴大汗,干呕,无头痛头胀,无咳嗽咳痰,无肢体抽搐,无黒曚、晕厥,无气促,无咳嗽、咳痰,无端坐呼吸。经休息后症状无缓解,胸闷进一步加重,患者家属发现后即送呼我院“120”出诊接回,09时50分到达急诊科,于急诊科行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随即予卧床休息,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后拟“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办理住院过程约10时00分时患者出现短暂抽搐后呼之不应,心电图提示室性颤动,立即予胸外按压,紧急电除颤,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患者反复出现室颤,予多次除颤及持續胸外按压,紧急气管插管后于05月27日10时17分心电监护提示恢复窦性心律,监测血压正常,为进一步治疗于2020年05月27日10时20分收入ICU进一步抢救。初步诊断:1.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2.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后 缺血缺氧性脑病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并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卧床休息,吸氧、改善循环、监控血压、监控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营养心肌、对症等治疗,维持循环稳定基础上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患者发病时间为不足6小时,有溶栓指征,于05月27日13时00分予尿激酶20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 50分钟内静脉滴注,溶栓后30分钟复查心电图与溶栓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溶栓后1小时钟复查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超过50%,溶栓后2小时心电图继续回落接近正常,病人神志转为清醒,且呼吸有力,血压波动稳定,溶栓治疗有效。

2 护理

2.1气管插管护理

实施气管插管后,要求确认气管导管位于气管内的位置,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胸片及床旁超声等。经气管插管护理后每班护理人员确认口气管插管距离门齿刻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并妥善固定,测量气囊压力维持压力在25~30cmH2O,保持气道通畅,并定时将口鼻腔与气道内分泌物吸出,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保证呼吸机管路水杯位于最低维持,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内冷凝水,做好气道加温湿化,确认床头抬高30°,积极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保持口腔清洁及口腔护理。

2.2目标温度管理

所有心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昏迷成年患者,应当采取目标温度管理,选定在32~36℃之间,维持24h。且温度管理包括33℃~36℃。亚低温降温治疗中应用冬眠合剂,以2~8ml/h速度,予以微量泵持续泵入,等待患者进入冬眠状态后,利用控温毯放置于患者身体下,循环水温度维持在4~10℃为宜,头部戴冰帽,颈部、腋窝以及腹股沟等大血管位置上放置冰袋,检测肛温每1~3小时降低1℃为准,肛温维持在32~35℃,亚低温持续治疗3~8d后停止亚低温治疗,持续监测肛温,每4~6小时恢复1℃为标准,20h内患者体温恢复到36.5~37.0℃后并维持,予以患者复温后神智变化监测,观察有无并发症。

2.3维持有效循环

配合无创监测实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等指标。有创监测包括肺动脉压、有创动脉压等。合理做好输液管理,维持输液速度、输液顺序以及反应等,依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量,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当做好心率、血压变化情况,避免各个系统缺血及缺氧。穿刺肢体维持术侧肢体伸直、制动,予以约束带约束或药物镇静,定时配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牵拉,当患者翻身或躁动时,注意导管是否移位。

2.4营养支持

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处于高应激与高代谢状况,极易引起负氮平衡。因此,营养护理调节患者免疫力与器官功能,进一步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恢复患者正常机能。胃肠内营养为补充营养首选途径,予以肠内营养期间应当每4小时回抽胃液,并予以30ml温开水冲管,观察患者消化以及文内容物颜色,避免产生应激性溃疡。同时,除胃肠道功能观察外,仍需注意内分泌、免疫及代谢功能。可予以抑酸剂、阻断剂防止应激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当胃肠内营养无法满足时,应当结合胃肠外营养,经中心静脉供给,监测血糖、血浆渗透压、电解质以及白蛋白等生化指标。

2.5并发症防范

①恶性心律失常:常见致命性心律失常为心室颤动,而室性期间收缩出现被认为是危险信号。在发病前6h内,这一时期内出现急性心肌缺血引起交感神经张力高,处于应激状态,此时心肌细胞生物电不稳定性增高后,极易引起各种心律失常,此时恶性实性期间收缩发生与猝死发生率增高相关联。要求抢救实施中,必须严密监测心电监护,及时发现与处理各种心律失常。②预防出血: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使用后,极易并发消化道出血与脑出血,要求观察出血情况,及时控制出血为抢救成功关键。

2.6心理护理

当患者经抢救后恢复意识后,极易引起紧张、恐惧以及悲观心理。要求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心理状态,并选择和蔼乐观态度积极安慰患者,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做好健康教育,并解释监护设备及疾病治疗情况,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并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信心,有效解除各种心理负担,维持乐观以及愉快心境接受治疗。

3 讨论

心肌梗死所致心跳骤停为常见、危险性较高心血管内科致死性疾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当前对其原因分析上为心脏泵血能力障碍所致循环骤停,属于濒死状态,早期未及时得到有效救治,患者可在30min内死亡[5]。当前对临床心肌梗死所致心跳骤停者,应当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进而保障患者预后[6]。本文研究指出,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收入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20min后抢救治疗患者予以术后对症护理,经气管插管护理、目标温度管理、维持有效循环、营养支持、并发症防范以及心理护理等多项措施干预后,进一步防范术后存在各项不良情况,改善患者预后。本例患者经对症护理干预后,心肺复苏后病情得到显著控制,整体预后明显[7]。对其结果指出,个性化护理干预后,经综合措施对症处理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整体预后明显。

参考文献:

[1]黃春玲,罗秀金,叶雄伟,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5):109-113.

[2]黄微. 前瞻性护理模式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9):153-154.

[3]刘红娥.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4):4190-4191.

[4]董真真,沈欣,张雅,等. 优化手术护理配合急救流程对急危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效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3):334-337.

[5]蒋朝玲.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122,136.

[6]杨伟霞.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4):2261-2263.

[7]孙春玲. 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2020,39(15):151-1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