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爱莲
摘要:抽动障碍是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多发于5-10岁儿童,男孩发病率较高。根据流行病学分析可知,我国有15%的学龄前儿童曾出现过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经历,患儿会有不自主、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肌肉出现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若患儿有焦虑、兴奋等激烈情绪时,抽动会加重,放松时则会有明显减轻。现阶段抽动障碍儿童在临床诊断时主要依靠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未有特异性检查辅助应用该病诊断中,但头颅MRI、脑电图(EEG)等检查多用于癫痫性肌阵挛以及其它椎体外系疾病的诊断。而EEG检查能有效排除癫痫,对脑功能进行评价,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被广泛应用于抽动障碍儿童的临床诊断中。为此,本文针对脑电图在抽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述评。
关键词:脑电图;抽动障碍儿童;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G6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9--01
抽动障碍具有复杂、多变等特征,根据疾病临床特点以及病程长短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TTD)、慢性抽动障碍(CTD)以及发生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TS)[1]。患者在发病前会有明显的痒、烧灼感等先兆冲动,患者发病后会对自身的身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临床中主要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为主,有文献显示[2],越早进行临床治疗,疗效越显著,因此,尽早进行疾病诊断与确诊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抽动障碍疾病的重视,临床在对该病进行诊断时应用脑电图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对脑电图在抽动障碍儿童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开展研究,并对其应用进展进行如下述评。
1 发病机制
目前抽动障碍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并未明确,其发病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学、心理因素等方面有关,也可能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遗传因素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机体出现四种基因变异与Tourette综合征有关,但遗传方式尚未明确。
1.2神经生化学因素
多巴胺会导致系统功能兴奋,进而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发生失调,苍白球等部位谷氨酸水平急剧增高,上述变化均与抽动障碍发病有关。另外,抽动障碍患者多数伴有基底节功能障碍,其中的基底节纹状体中的神经突触出现多巴胺活动过度[3]以及过于敏感的多巴胺受体。
1.3心理因素
根据大量临床病例调查不难发现,抽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欠佳,也有研究认为,多数抽动障碍儿童家属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未给予儿童充分的理解、鼓励和信任,更多的是惩罚、过于严厉、拒绝、过度干涉等,其中,父母若频繁对儿童产生否认、拒绝,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而产生抑郁、自卑、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进而使该病发生率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方式、儿童生活环境都会对儿童心理状态造成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抽动障碍的发生。
1.4其他因素
过度摄入咖啡因,发生铅中毒、缺少微量元素锌、药源性因素如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长期大量服用中枢兴奋剂等均可诱发抽动障碍[4]。
2 抽动障碍与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根据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者发生癫痫的几率提升,癫痫患者合并抽动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有文献显示[5],抽动障碍患者合并患癫痫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抽动障碍患者,即便是对共患病的因素进行调整,抽动障碍伴有共患病的患者发生癫痫风险的几率与非抽动障碍人群相比也更高,由此可以表明,抽动障碍患者发生癫痫的高风险性与共患病并无主要关联。然而此种共患病的现象会对患儿认知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到目前为止,抽动障碍与癫痫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文献可以证实。
3 脑电图在鉴别抽动症状与痫病发作中的应用
抽动障碍患儿发病后的抽动表现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反复性等特征,且临床表现以及发作形式与肌阵挛性癫痫十分相似,临床中十分容易误诊。同时临床在诊断肌阵挛性癫痫时也容易将其误诊为抽动障碍,因此,无论是对于癫痫共患抽动障碍患者还是对于抽动障碍共患癫痫患者,对其发作表现进行有效鉴别十分重要,鉴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治疗方案的精准性。目前临床中对抽动障碍和痫性发作的鉴别手段主要是依靠视频脑电图(VEEG)[6],尤其是针对发作期脑电图是否有同步相对形式的痫性放电进行鉴别,进而为痫性发作癫痫进行确诊与排除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4 抽动障碍伴临床下放电研究
根据临床研究可发现,有2%-63%的抽动障碍患儿脑电图有痫性放电表现[7],但并未有明确的癫痫发作指征,通过视频监测可以发现异常放电并未与抽动症状在时间上有同步性,出现抽动症状的同步脑电图中并未可见明确的异常放电。有研究证实,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下放电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该类患者的脑电图痫性放电异常发生率并未与正常人群有明显的差别。然而,当前抽动障碍患儿发生痫性放电的机制并未明确,有学者认为,出现此类原因主要与2方面有关:(1)可能与脑功能障碍有关,当患儿脑功能发生障碍,不仅会导致抽动症状,还会发生痫性放电;(2)可能存在非癫痫人群中存在少数有临床下放电现象[8],并合并有Tourette综合征。根据调查大量脑电图检测录像可知,抽动障碍痫性放电与抽动症状并无因果关系。
5 神经电生理检查
大量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区间即12%-66%,而异常率与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发作频率并无明显相关性,同时脑电图的异常率与患儿治疗先后相关性并不突出,但一过性抽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发生异常的几率与慢性抽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相比更低。另有文献指出,当脑电图异常较为明显时,患儿心理测试评分有明显下降趋势,这表明抽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异常与病程长短、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脑电图非特异性改变为主要改变表现,例如:背景慢波增多[9]、波幅调节差和波幅左右不对称等等。也有研究发现,患儿临床表现越重其脑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大部分为中央θ活动增加[10],基底节外功能发生异常。患儿年龄越小,脑电图异常率相比下更高,通常情况下,正常儿童脑电图特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快,从不规则逐渐变为规则,大脑皮层的控制也更加完善;然而抽动障碍患儿脑电图慢波较多[11]、频率无规律,这表明患儿脑功能并不城市,中枢控制功能还有待完善,患儿认知功能存在缺陷,无法对运动和发声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出现反复眨眼、不同程度歪嘴、扭脖[12]等异常,由此可以看出抽动障碍与儿童脑功能状态息息相关[13]。3ABA55F6-DD74-4AC4-ABD5-C61A92410E3B
6 小结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该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复发率较高,另外该病患儿多数伴有多动症、情绪障碍等共患病,进一步增加了该病的治疗难度与鉴别诊断难度。目前临床当中并没有特异性检查方式对其进行诊断,而主要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抽动障碍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对其发病机制与癫痫疾病的关联性、脑电图在疾病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治疗等方面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印雷,卫利,张凯文,等. 200例抽动障碍患儿脑电图回顾性研究[J]. 现代中医临床,2020,27(4):17-20.
[2]郭武玲,杨欣伟,刘瑶,等. 抽动障碍患儿脑电图变化及可乐定透皮帖治疗效果研究[J]. 陕西医學杂志,2019,48(10):1369-1373.
[3]马思远,樊星,乔慧. 抽动障碍定量脑电图分析[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0,20(11):982-986.
[4]陈桂霞,杨红梅. 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J]. 系统医学,2018,3(12):103-104,107.
[5]牟常华. 脑电图在抽动障碍儿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7):2634-2636.
[6]孙云云,韩斐,杨晴晴,等. 共患和不共患ADHD的抽动障碍患儿临床特征调查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97-100,105.
[7]徐瑞,张晓. 养血熄风法从“血”论治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4):314-316.
[8]张保霞,张晓. 托吡酯联合硫必利、氟哌啶醇治疗抽动障碍伴临床下放电患儿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20,27(11):1501-1502.
[9]李翠姣,王荣. 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神经电生理及认知功能的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8):13-15.
[10]祁玉杰,鲍超,李建兵,等. 吴旭教授从”经筋”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J]. 中国针灸,2021,41(2):193-195.
[11]杨晓燕,侯成,衣明纪. 维生素D在儿童抽动障碍中的神经生化与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8):857-860.
[12]翟倩,丰雷,张国富. 儿童抽动障碍病因及治疗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35(1):66-72.
[13]刘海玲,刘小红,杨永华. 儿童抽动障碍近5年国内外研究论文的可视化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12):1363-1368.3ABA55F6-DD74-4AC4-ABD5-C61A92410E3B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