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 动力机制分析

时间:2024-04-24

李瞳

随着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矛盾、产品附加值过低与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产品种类单一和地区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富集地区的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如果不进行转型,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还会对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破坏。

一、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宏观背景

(一)资源型产业转型是世界性趋势

资源型产业是以本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类型。按照资源的种类,可分为煤矿产业、有色冶金产业、黑色冶金产业、石油产业、电力产业等类型。在一定时期内,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及储备基地,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富集地区。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各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调、接续产业匮乏、失业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步恶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型产业逐步开始转型。

资源型产业转型既是全球性趋势,也是全球性难题。在探索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有的地区取得了成功,有的地区却以失败告终。成功的案例有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威尔士地区、法国洛林地区、日本的北九州等。从这些地区的资源型产业转型案例来看,转型是一个长期的、需要适时做出革新的过程。

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其实就是社会经济的变革,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嵌入式,即完全放弃原有产业,嵌入式发展新兴产业;二是升级式,即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对产业进行升级,包括产业链延伸、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同时有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划分:替代产业是指与原产业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产业,通常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接续产业是指在原有资源型产业基础上形成相关产业。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是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必然阶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工业的结构表现出有规律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包含了六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重工业化时期,即工业化初期,其包含了基础原料开采阶段和加工装配阶段;第二个时期是加工业时期,即工业化中期,两个阶段分为一般加工阶段和技术密集加工阶段;第三个时期是技术密集化时期,即工业化后期,两个阶段分为一般技术密集型阶段和高新技术密集型阶段。这三个时期六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经济工业化发展途径,而在中期向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型产业的转型是必然前提和必经阶段。

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技术密集加工阶段,并向工业化后期快速迈进。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经济表现为重工业化不断加深、高新制造业飞速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随着对资源型产业转型要求的不断加强,我国的资源型产业发展将表现出以下特征:产业的结构调整表现为抛弃低端和发展先进共同实施;产业的组织调整表现为产业内部兼并和产业间大、中、小差异化发展;产业技术的调整表现为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并举;地区产业布局的调整表现为提倡发展集约化、高新技术化和无污染化。

我国的西部地区属于内陆地区,该地区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化既受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自身转型规律的制约。在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迈进的这一重要时期,资源型产业结构总趋势必然是向高级化转变,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对资源型产业提出转型的要求。

(三)资源型产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点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提出要加强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节约能源,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普及低碳技术,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上内容从根本上要求了资源型产业走上转型之路。

面对日趋严格的资源与环境约束,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必须深刻意识到资源环境危机,建立并推广低碳发展的绿色理念、完善奖惩制度、推广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其中,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支柱的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又是重中之重,在资源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节约优先战略,对资源的开发施行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在转型过程中提高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合理安排矿产资源的勘探、保护与开发。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分析

(一)影响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阻力与动力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阻力与困难,包括资源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耗能高、产业链过短,地区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畸形,严重依赖资源禀赋,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生态条件逐年恶化等问题,但是其转型是必然趋势,同时也有推动转型的动力基础,即劳动力、矿场资源、政府支持及其他产业与交通设施发展良好等优势。

1.劳动力优势。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更为便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型产业的不断转型,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基础采掘业中解放出来,这些劳动力可以成为西部地区吸引外来资本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源保障。

2.矿产资源优势。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储量和发电量的41.35%、37.65%、84.80%和30.52%,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储备和输出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开拓新兴接续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3.政府支持及其他产业与交通设施发展良好。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省市地方政府加大力度鼓励资源型产业进行转型,以提高地区和企业竞争力。西部地区的环保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焦煤化工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空间。同时,随着资源型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输血,各省市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目前西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同时,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也不断进步。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动力机制

可以看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但同时因为资源型产业自身的周期性原理,从而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资源型产业在阻力和动力的支配下,呈现出其特殊性,如图。

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并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发展。动力来自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其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交通运输环境较为便捷等;阻力来自缺乏资金支持、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对于当前的资源型产业来说,当其内部抵抗衰退的动力和外部的支持力足以克服发展阻力时,产业就可以转型成功、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并冲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制约;反之,资源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又缺少外部支持,必然会形成持续的衰退。如图所示,当前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边界与资源环境约束线相交,即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图中蓝色区域内,当发展动力大于阻力时,资源型产业成功转型并突破制约,达到图中转型后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曲线范围内。

因此,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增强动力因素,合理规避阻碍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阻力因素,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完成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随着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矛盾、产品附加值过低与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产品种类单一和地区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富集地区的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如果不进行转型,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还会对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破坏。

一、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宏观背景

(一)资源型产业转型是世界性趋势

资源型产业是以本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类型。按照资源的种类,可分为煤矿产业、有色冶金产业、黑色冶金产业、石油产业、电力产业等类型。在一定时期内,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及储备基地,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富集地区。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各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调、接续产业匮乏、失业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步恶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型产业逐步开始转型。

资源型产业转型既是全球性趋势,也是全球性难题。在探索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有的地区取得了成功,有的地区却以失败告终。成功的案例有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威尔士地区、法国洛林地区、日本的北九州等。从这些地区的资源型产业转型案例来看,转型是一个长期的、需要适时做出革新的过程。

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其实就是社会经济的变革,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嵌入式,即完全放弃原有产业,嵌入式发展新兴产业;二是升级式,即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对产业进行升级,包括产业链延伸、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同时有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划分:替代产业是指与原产业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产业,通常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接续产业是指在原有资源型产业基础上形成相关产业。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是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必然阶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工业的结构表现出有规律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包含了六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重工业化时期,即工业化初期,其包含了基础原料开采阶段和加工装配阶段;第二个时期是加工业时期,即工业化中期,两个阶段分为一般加工阶段和技术密集加工阶段;第三个时期是技术密集化时期,即工业化后期,两个阶段分为一般技术密集型阶段和高新技术密集型阶段。这三个时期六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经济工业化发展途径,而在中期向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型产业的转型是必然前提和必经阶段。

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技术密集加工阶段,并向工业化后期快速迈进。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经济表现为重工业化不断加深、高新制造业飞速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随着对资源型产业转型要求的不断加强,我国的资源型产业发展将表现出以下特征:产业的结构调整表现为抛弃低端和发展先进共同实施;产业的组织调整表现为产业内部兼并和产业间大、中、小差异化发展;产业技术的调整表现为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并举;地区产业布局的调整表现为提倡发展集约化、高新技术化和无污染化。

我国的西部地区属于内陆地区,该地区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化既受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自身转型规律的制约。在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迈进的这一重要时期,资源型产业结构总趋势必然是向高级化转变,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对资源型产业提出转型的要求。

(三)资源型产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点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提出要加强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节约能源,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普及低碳技术,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上内容从根本上要求了资源型产业走上转型之路。

面对日趋严格的资源与环境约束,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必须深刻意识到资源环境危机,建立并推广低碳发展的绿色理念、完善奖惩制度、推广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其中,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支柱的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又是重中之重,在资源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节约优先战略,对资源的开发施行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在转型过程中提高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合理安排矿产资源的勘探、保护与开发。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分析

(一)影响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阻力与动力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阻力与困难,包括资源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耗能高、产业链过短,地区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畸形,严重依赖资源禀赋,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生态条件逐年恶化等问题,但是其转型是必然趋势,同时也有推动转型的动力基础,即劳动力、矿场资源、政府支持及其他产业与交通设施发展良好等优势。

1.劳动力优势。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更为便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型产业的不断转型,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基础采掘业中解放出来,这些劳动力可以成为西部地区吸引外来资本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源保障。

2.矿产资源优势。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储量和发电量的41.35%、37.65%、84.80%和30.52%,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储备和输出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开拓新兴接续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3.政府支持及其他产业与交通设施发展良好。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省市地方政府加大力度鼓励资源型产业进行转型,以提高地区和企业竞争力。西部地区的环保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焦煤化工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空间。同时,随着资源型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输血,各省市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目前西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同时,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也不断进步。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动力机制

可以看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但同时因为资源型产业自身的周期性原理,从而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资源型产业在阻力和动力的支配下,呈现出其特殊性,如图。

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并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发展。动力来自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其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交通运输环境较为便捷等;阻力来自缺乏资金支持、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对于当前的资源型产业来说,当其内部抵抗衰退的动力和外部的支持力足以克服发展阻力时,产业就可以转型成功、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并冲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制约;反之,资源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又缺少外部支持,必然会形成持续的衰退。如图所示,当前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边界与资源环境约束线相交,即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图中蓝色区域内,当发展动力大于阻力时,资源型产业成功转型并突破制约,达到图中转型后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曲线范围内。

因此,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增强动力因素,合理规避阻碍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阻力因素,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完成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随着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矛盾、产品附加值过低与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产品种类单一和地区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富集地区的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如果不进行转型,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还会对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破坏。

一、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宏观背景

(一)资源型产业转型是世界性趋势

资源型产业是以本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类型。按照资源的种类,可分为煤矿产业、有色冶金产业、黑色冶金产业、石油产业、电力产业等类型。在一定时期内,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及储备基地,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富集地区。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各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调、接续产业匮乏、失业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步恶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资源富集地区的资源型产业逐步开始转型。

资源型产业转型既是全球性趋势,也是全球性难题。在探索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有的地区取得了成功,有的地区却以失败告终。成功的案例有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的威尔士地区、法国洛林地区、日本的北九州等。从这些地区的资源型产业转型案例来看,转型是一个长期的、需要适时做出革新的过程。

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其实就是社会经济的变革,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嵌入式,即完全放弃原有产业,嵌入式发展新兴产业;二是升级式,即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对产业进行升级,包括产业链延伸、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同时有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划分:替代产业是指与原产业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产业,通常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接续产业是指在原有资源型产业基础上形成相关产业。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是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转变的必然阶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工业的结构表现出有规律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包含了六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重工业化时期,即工业化初期,其包含了基础原料开采阶段和加工装配阶段;第二个时期是加工业时期,即工业化中期,两个阶段分为一般加工阶段和技术密集加工阶段;第三个时期是技术密集化时期,即工业化后期,两个阶段分为一般技术密集型阶段和高新技术密集型阶段。这三个时期六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经济工业化发展途径,而在中期向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型产业的转型是必然前提和必经阶段。

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技术密集加工阶段,并向工业化后期快速迈进。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经济表现为重工业化不断加深、高新制造业飞速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随着对资源型产业转型要求的不断加强,我国的资源型产业发展将表现出以下特征:产业的结构调整表现为抛弃低端和发展先进共同实施;产业的组织调整表现为产业内部兼并和产业间大、中、小差异化发展;产业技术的调整表现为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并举;地区产业布局的调整表现为提倡发展集约化、高新技术化和无污染化。

我国的西部地区属于内陆地区,该地区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化既受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自身转型规律的制约。在工业化由中期向后期迈进的这一重要时期,资源型产业结构总趋势必然是向高级化转变,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对资源型产业提出转型的要求。

(三)资源型产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点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提出要加强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节约能源,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普及低碳技术,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上内容从根本上要求了资源型产业走上转型之路。

面对日趋严格的资源与环境约束,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必须深刻意识到资源环境危机,建立并推广低碳发展的绿色理念、完善奖惩制度、推广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其中,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支柱的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又是重中之重,在资源型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节约优先战略,对资源的开发施行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在转型过程中提高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合理安排矿产资源的勘探、保护与开发。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分析

(一)影响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阻力与动力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阻力与困难,包括资源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耗能高、产业链过短,地区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畸形,严重依赖资源禀赋,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生态条件逐年恶化等问题,但是其转型是必然趋势,同时也有推动转型的动力基础,即劳动力、矿场资源、政府支持及其他产业与交通设施发展良好等优势。

1.劳动力优势。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更为便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型产业的不断转型,将会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基础采掘业中解放出来,这些劳动力可以成为西部地区吸引外来资本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源保障。

2.矿产资源优势。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发电量分别占全国储量和发电量的41.35%、37.65%、84.80%和30.52%,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储备和输出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开拓新兴接续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3.政府支持及其他产业与交通设施发展良好。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省市地方政府加大力度鼓励资源型产业进行转型,以提高地区和企业竞争力。西部地区的环保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焦煤化工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空间。同时,随着资源型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输血,各省市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目前西部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同时,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也不断进步。

(二)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动力机制

可以看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但同时因为资源型产业自身的周期性原理,从而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资源型产业在阻力和动力的支配下,呈现出其特殊性,如图。

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并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发展。动力来自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其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交通运输环境较为便捷等;阻力来自缺乏资金支持、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对于当前的资源型产业来说,当其内部抵抗衰退的动力和外部的支持力足以克服发展阻力时,产业就可以转型成功、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并冲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制约;反之,资源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又缺少外部支持,必然会形成持续的衰退。如图所示,当前资源型产业发展的边界与资源环境约束线相交,即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图中蓝色区域内,当发展动力大于阻力时,资源型产业成功转型并突破制约,达到图中转型后的资源型产业发展曲线范围内。

因此,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增强动力因素,合理规避阻碍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阻力因素,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完成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