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中对肺肾二脏阴阳属性争议颇多,一般认为“阴”、“阳”、“太”、“少”四字有错讹之处,应改为: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但联系《素问·六节》前后内容,文章讨论天气运动以及运动变化带来的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故认为所论五藏阴阳属性是指与四(五)时的关系而言,故从内外阴阳论得出秋属太阴,冬属少阴,进而认为此段文字无错讹之处。
关键词:素问;六节藏象论;阴阳属性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2--01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言:“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用于说明四时太少阴阳与脏腑的配属。然历代医家对、注家对肺、肾二脏的阴阳配属存在较多争议。概括来说观点可分为两类,其一,以唐代王冰为代表认为这段文字无错讹之处,在全国统编教材《内经选读》第4版中也赞成该观点,其二,以宋代高保衡,林亿为代表,从《甲乙经》并《太素》认为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1.王冰注 王冰认为:“肺藏为太阴之气,主王于秋,昼日为阳气所行,位非阴处,以太阴居于阳分,故曰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也。”,“(肾)以盛阴居冬阴之分,故曰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也。”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言肾为盛阴却称少阴,说明王氏说法存在不妥。
2.高保衡、林亿注 对于肺藏,《新校正》注云:“按`太阴'《甲乙经》并《太素》作`少阴',当作少阴',肺在十二经虽为`太阴',然在阳分之中当为`少阴'也。”对于肾藏,《新校正》注云:“按全元起本并《甲乙经》、《太素》`少阴'作`太阴',当作`太阴',肾在十二经虽为`少阴',然在阴分之中当为`太阴'。高、林氏主要根据全元起本、《甲乙经》、《太素》等书的内容进行修改。而全元起本即《素问全元起注》自南宋以后失传,《甲乙经》为晋·皇甫谧所著,其內容引自《灵枢经·九针十二原》中经文,并未做具体分析注解。仅隋·杨上善的《太素》有详细注解,然对脾藏同肾藏位居膈下为阴,属性为阴,而肾为“阴中之少阴”,脾却称“阴中至阴”,“此至阴之类”。
由此来看,王氏和杨氏均不能很好的解释肺肾二藏的阴阳属性,需要寻找更有力的论证其肺肾二藏阴阳属性的方法。兹认为研读《内经》,不能脱离原文的体例,同一文章中其探讨的内容往往是一致的。回到《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本篇先论天以六为节,后论藏象,高士宗《素问直解》:“六节者,天以六为节。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六十日而甲子周,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王冰注:“象,谓气象也。言五脏虽隐而不见,然其气象性用,犹可以物类推之。”本文论述了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以及人体生理功能功能与外界的联系。所以本篇所论及五脏阴阳属性是指与四时关系而言,与十二经脉及其位置无关。
3.内外阴阳属性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云:“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云:“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言明阴在内,其运动方向向外;阳在外,其运动方向向内。阳在外,其作用是把里边出来的再输送回去,不至于丢失,就像是守卫,故《内经》言“阳者卫外而固也”。阴在内,其作用是起亟外出,故《内经》也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所以当阳盛时,守得太过不得出则身热,阴盛时过于出散而身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
4.四时阴阳属性 当言及天地阴阳的变化,《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云:“天为阳,地为阴。”在春夏两季,天之阳随着日照时间逐渐增长,太阳的入射量日益增加,其至者为阳;地之阴随着气温升高,发散的热量也逐渐增加,其去者为阴,阳长阴随之增长,符合春夏“阳生阴长”之理,在春夏两季至者多,去者少,所以气温上升;而在气温达到最高点时,进入秋冬二季,日照时间减少,天之阳减少,但此时气温最高,地面发散的热量从最高点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减少,阳消阴随之消减,符合秋冬“阳杀阴藏”之理,至者少,去者多,所以气温下降。进一步而言,在春夏均为阳偏胜的基础上,因为太阳的照射量是逐渐增多的,所以夏更盛;而在秋冬均为阴偏胜的基础上,随着春夏两季照射量升高,地面接收到热量也越来越热,所以在秋季地面的散失量最高,同时随着太阳照射量下降,地面散失量亦下降,所以去的量才是逐渐下降的,那么这样一来应该是秋更盛。故有春属少阳、夏属太阳、秋属太阴、冬属少阴。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5.小结 综上所述,王氏和杨氏均不能很好的解释肺肾二藏的阴阳属性,回归《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中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该篇先论六节继论藏象,五脏属性与天气相通应,然提出“秋属太阴、冬属少阴”,进一步得出肺“为阳中之太阴”、肾“为阴中之少阴”。
参考文献:
[1] 关于《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太阴”、“少阴”与阴阳之辨[J]. 谢季祥. 陕西中医. 2002(02)
[2]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五藏阴阳属性之我见[J]. 姜洪玉. 山西中医. 2009(03)
[3] “藏象”概念之探析[J]. 杨威,刘寨华,于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2)
[4] 中医古典文献中“阴阳”的源流与翻译[J]. 兰凤利. 中国翻译. 2007(04)
[5] 刘宝义著.明于阴阳 中医的概念与逻辑[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青洋,2000.06,男,汉,四川资阳,本科在读,中医学(5+3一体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