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肌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时间:2024-08-31

侯德晖

关键词:肌少症;研究;进展;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Q954.5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2--01

如今,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属于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病症。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患者的骨骼肌质量下降、肌力减退是主要的病症体现,衰老则是主要诱因。从流行病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人体骨骼肌大致从40岁的时候开始衰老,当年龄超过70岁,衰老程度便会加剧,在骨骼肌持续衰老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另外,人们年轻时若不注重身体的锻炼,会导致身体肌肉储备下降,伴随着其年龄的增加,进入老年期后,肌肉衰老程度加剧,与年龄时经常运动的人相比较,衰老速度会加快。

一、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

每个人的身体都会经历成熟、衰老这一过程,在此期间,人体的神经肌肉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在系统机能和表现两大方面。针对肌少症的出现,在其诱因的分析中,年龄所占比重较高。从这一维度进行分析,年龄的增长,人体肌纤维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呈现出纤维化的状态,后被人体脂肪组织所代替。紧接着会出现氧化受损的情况,并且会持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若想要再次还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观察患者的肌肉状态,类型上的转变,加上一直呈下降状态的快/慢纤维比例,其骨骼肌质量下降,力量施展上也会无法恢复到从前。近年来,针对肌少症疾病诱因方面的研究,已经证实年龄对该病的影响。并且在对机体肌纤维数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发现年龄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肌纤维的数量会逐渐减少[1]。

在肌少症病因分析中,除了年龄以外,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还对人体的营养状况展开了具体的研究,指出了蛋白质摄入与分解两种情况与老年肌少症之间的联系。对于人体蛋白质的分解与稳态的维持,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对其起着重要性作用。但是,在人体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该系统中的肌萎缩素1、肌环指蛋白1的表达水平会显著增加,从而加速肌蛋白的降解。此外,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其在蛋白质的摄入上,通常会处于不足的状态,分解代谢的增加,加上一些慢性疾病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快机体蛋白质的消耗速度,导致出现蛋白质负平衡的情况。从肌肉力量发挥这一角度上进行分析,机体蛋白质水平与其存在着紧密地联系,当蛋白质出现负平衡情况,机体的肌肉力量便会受到影响,从而诱发出现肌少症。

在肌少症危险因素分析中,运动也是临床重点研究的内容。老年人其身体不断老化,多数人开始不愿过多的活动,导致其运动量下降。除此之外,部分患者的身体还存在其他疾病,导致其需要长期卧床。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条件,长此以往,其肌肉肌力与质量会逐渐下降。另外,对肌纤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弹性会不断减弱,直到完全消失,另外还会出现变硬的现象,在肌纤维功能发挥上,也会持续减退,此时患者会因肌肉疲劳感觉全身酸痛。身体上出现的这种不适,使患者更加不愿进行肢体活动,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二、治疗方法探讨

基于肌少症对老年人身体造成的伤害,临床需在明确该病诱发因素的情况下,具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考虑到该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且致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情。因此,在临床治疗方案的规划中,也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采取多种治疗手段,来强化疾病的干预效果,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目前,我国临床就肌少症的治疗主要存在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和运动干预三种方式。

首先,运动干预之所以会得到实施,主要是因为人体运动上的缺乏对肌肉的衰弱存在一定的影响。想要避免这种影响的存在,那么便需要将目标转移到加强运动锻炼上。据相关研究表明,在肌少症运动干预中,抗阻运动是一种最佳的运动方式。在这种运动训练方式下,对于患者肌肉数量的增加及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改善均有着一定的功效。此外,通过抗阻运动训练,可以使患者的身体脂肪减少,尤其是腹部脂肪组织改善程度最为显著。这种运动方式的应用,对人体mTOR通路可产生一定的刺激,将其激活后,对于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可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继而提高肌肉力量和质量的维持性能。与此同时,对细胞自噬通路进行激活,自噬水平降低,蛋白质的降解情况随之减少。在老年肌少症患者展开抗阻运动训练过程中,针对运动方式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以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实施,这种方式对于患者肌力的 改善与活动能力的增强有更大的帮助,促使干预效果更好的发挥。

其次,营养补充对于肌少症患者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人体年龄在不断增长情况下蛋白质的合成下降,分解过程不断增强,导致机体蛋白质负平衡状态的出现。为此,可通过营养补充的方式,来增加蛋白质在人体的摄入量,从而避免肌少症的出现,另外对肌少症患者病症的减轻也具有一定的帮助。据相关研究表明,亮氨酸及其代谢产物B-羟基-β甲基丁酸盐(HMB)对于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产生直接的作用,继而对蛋白质的翻译与合成创造有利的条件,使肌肉功能得到改善。

最后,在我国近代医疗发展中,关于肌少症治疗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药物的使用在临床上更是得到许多的关注。目前,临床所涉及到的药物存在多种类型,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等。其中,雄激素在当下临床应用频率最高,对患者肌肉力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优势。不过,与老年患者相比较,雄激素对年轻患者的疗效相对更好。

结语:近年来许多医学专家并未放弃对肌少症疾病的研究,但在许多方面仍未存在很多困惑,如:发病机制的不明确性、临床诊断缺乏统一标准、无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等。为避免更多的人遭受肌少症的侵害,相关医疗机构要加大该疾病防范知识方面的宣传力度,同时对以上内容展开持续的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出更多新的发现。

参考文献:

[1]吴琳瑾,李静欣.中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22):4109-4112+41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