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马雁容
摘要: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公民意识,而他们毕业后要成长为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力量。加强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是为培育他们更加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的信念服务。
关键词:高职学生;公民意识;培育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参与意识,具体表现在公民对社会政治和各种政治问题的情感和价值观上。
高职学生入学时高考分数较低,有一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就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关注国家大事,缺乏公民意识。而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都要进入到各行各业从事技术生产工作,要成长为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在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培育,这样才能够把他们培育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也是为培育他们更加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的信念服务。
一、高职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意识不明晰
公民意识的首要内容就是国家意识。国家意识包含了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主动关心国家大事、自觉维护国家尊严等。高职学生能够坚定“四个自信”,普遍具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并且在遇到有损国家尊严、民族情感的事件时,能够立场坚定地做出反应。但是,对于一些政治常识不够明晰,比如:高職学生普遍知道国旗象征着国家,并且能自觉拥护、热爱和尊重,却不知道国旗的具体元素代表着什么;比如:高职学生对国家的各项政治制度理解模糊,国家意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只是停留在感性的爱国主义情怀上。
(二)法律意识薄弱
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法律意识,也是高职学生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大学校园是纯洁和美好的,很多学生认为违法犯罪和自己无关,认为自己不会发生违法行为,没有必要学习法律,那些违法犯罪行为是社会上、新闻里发生的事。殊不知,正是这些认知,导致很多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跟不上个人成长的需要,在遇到人身、财产受到侵犯等问题的时候,凭借自我经验行事,往往触犯了法律还不知情,完全不能达到对公民现代民主法治观念的要求。
(三)政治参与意识不足
公民意识还包含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高职学生普遍现象之一是不太关注时事新闻,对时事新闻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弱,造成很多政治参与浮于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代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但是很多高职学生对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只是理解为参与或者不参与的问题上,而不能够高质量的参与政治生活。
(四)公德意识与具体行为脱节
公民意识之一社会公德意识,也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素质。高职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内心清楚哪些行为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件时候,往往又会犹豫不决,不是从社会范围考虑是不是应该采取行动,而是不断考虑是不是伤害了自己的利益,有没有采取行动的必要等等。高职学生的公德意识与具体行为严重脱节,他们对于意识理论理解颇多,但体现到具体行为上又是严重欠缺的。
二、高职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对策
(一)构建全社会的民主与法治环境
构建全社会的民主与法治环境,对于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非常重要。公民意识的培育应该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不断加强全社会民主与法治环境的建设和改善,是对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育,营造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民主与法治环境,影响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参与政治活动中来,能够明确哪些是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同时又有哪些是必须要履行的义务,而这些都是高职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
(二)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会完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这一系列课程中会涉及到公民意识培育等相关内容,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具体内容,积极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从中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中能够就某个热点问题进行积极地讨论,或者开展其他课堂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国家意识等,逐步推进公民意识的培育工作。
(三)结合社团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渠道,努力实现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成果落地。
社团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可以结合党、团小组活动,通过学院公众号等媒体、广播、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将包含了公民意识的文字、图片、视频渗透其中,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实现多渠道、多方法育人。比如:青年志愿者可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具体落实到社会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不但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更应得到整个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和家庭的高度重视,这应该是大家共同担当的责任。在目前公民意识教育体系还不完善的现状之下,高校承担着对高职学生教育的主要职责。笔者认为,对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应该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个教育阶段,而不应该仅仅是高校阶段;同时,进行培育工作的主体不不应仅仅是教师,而应是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所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曾平 , 夏瑞霞 .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J]. 中国冶金教育 ,2018(02):94-96+100.
[2]赵佳 . 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养成问题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吕锦锦 . 公民意识养成视域下的大学生德育问题研究 [J]. 河南教育 ( 高教 ),2018(05):46-48.
[4]张丽娟 , 刘燕 .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33(12):84-8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