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蒙古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

时间:2024-04-24

王 莉

一、引言

经济学界已形成了共识:包括人力资本的非物质资本,根本性地决定了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性质与速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比(Fredrick Harbison)教授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人力资本是国家富裕的基本组成部分。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只是生产过程中的被动因素,人则是积极因素,它能够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且带动国家向前发展。显然,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提高国民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并且将知识和劳动技能有效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那么这个国家将不可能在任何方面有所发展。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说: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真正制约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不只是物质资本,也不只是技术,它还应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内蒙古而言,农牧民素质低下,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投入产出报酬率低,是牧区贫穷落后和农牧民增收难的直接原因。在体力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他接受了多少教育和培训。然而,教育和培训却包含着一定的投资甚至是稀缺资源的投资,那些受过教育和培训的人们得到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质上是先前所受教育即接受培训付出的投资的利润。

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因素可分为劳动力行为、素质、劳动力资源配置等因素。在同样的劳动力数量投入情况下,由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同,在同等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劳动价值也是不同的。当然,受教育程度越高创造的劳动价值也就越大。而教育程度的提高是以人力资本投资来实现的。劳动价值的大小最终反映到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本文在此对内蒙古农牧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和农牧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人力资本投资对农牧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对于教育投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可利用数据进行散点图分析,图形及数据显示二者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故可以拟合直线方程。

设模型方程为:Y=a+bX

其中:Y代表农牧民人均收入,X代表教育的财政投入,a,b为待定系数。

根据数据,利用Eviews3.1软件对参数进行估计,得出的估计结果如下:

Y=785.9387+0.002873X

D-W=0.214854

存在自相关,进行二阶差分可得:

R2=0.986315

D-W=2.205335

结果表明,教育投入和农牧民收入两因素之间是高度相关的,D-W值说明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在a=0.05显著水平下,F=264.2762,t=3.713031,计算结果说明方程拟合的效果很好,估计系数显著。同时以上数字不同程度地表明该方程通过了检验。

从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对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牧区教育落后的原因

(一)资金投入以及相关政策均偏向城市

由于受经济体制下重城轻乡、重工轻农政策的影响,对农牧业的支持保护不够,造成了农村牧区,在各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现行体制下,虽然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绝对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尽管中央财政每年都拿出大量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但这部分资金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投入比例,最终这些经费往往被挤占和挪用。同时,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这一比重从1978年的6.86%下降到1980年的5.04%,到2006年的5.35%。

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生态建设和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城乡差别的扩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的普遍落后是引起农牧民贫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经费的筹资途径少

2006年内蒙古地区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是2771.97元,而文教支出只有398.47元,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文教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4.38%。内蒙古基础教育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素质教育的推进,课程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举措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教学设备的购置、教师的培训、教改实验和推广等。这些资金的落实在城市还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的筹资来进行,而在广大的农村牧区,由于公共事业经费长期严重短缺,进而导致教育资源水平低,这与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农牧民生活方式和小农意识的存在

农牧民生产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吃饱肚子,而非赢利最大化。因此,农牧民本身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了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由此降低了增加收入,缩小差距的可能性。这加大了农牧民与城市居民的人力资本差距,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和不平等,使得大量农牧民可能被排除在优势工作之外。

四、提高人力资本投入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内蒙古地区各级政府应落实承担的经费,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落实到位。推进内蒙古地区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依法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因此,针对内蒙古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等问题,国家应将教育经费的拨付和管理权收归县级政府,确保农村教育经费的落实到位。

(二)积极实施多元化筹资措施

努力为各类教育培训组织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内蒙古地区,绝大多数教育培训组织由政府投资,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都是直接由政府管理的。可以在办学中引进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参与教育的投资、建设及管理,建立由“政府补贴一些,热衷于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贡献一点”的办学模式,增强教育的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最终实现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发展。

(三)因地制宜地办职业技术教育

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办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适销对路”的职业技术教育,使学员真正掌握一项生存技能,这是解决贫困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可增加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如政府可定期对农民举办职业教育,以适应非农产业尤其是乡镇工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兴办要形成网络,搞好成职合一,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可以逐步探索“学校+公司+农户”的先进办学形式,根据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设立对口专业,开设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的课程。职业教育使得劳动者知识和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可以较快地接受新工艺和新操作方法,以便新技术的及时推广与应用,从而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发挥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

(作者单位:內蒙古财经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