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4

贺俊果

当前,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学可持续、以人为本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现代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结合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情况,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发[2008111号提出《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加速山西服务业发展的决定。

一、山西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山西省经济结构逐渐得到改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拉动作用。2000年,山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07.49亿元,到2007年已达到2025.09亿元,年均增长11.9%。2008年初步核算,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70.5亿元,增长10.6%。2000-2007年山西省服务业发展情况见图1。

就相对数据而言。近8年来,三产占GDP比重均保持在30%以上,其中2007年为35.3%,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随着服务业的较快发展,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也逐年增多。2000年,山西全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数的结构比重为47.6:25.4:27.0.2003年为44:25:31.2007年这一结构演变为40:26.3:33.7。

(二)传统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总量来看,2000年以来,山西省传统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增加值由2000年的383.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028.61亿元。增长2.68倍。尽管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但其占GDP的比重却逐年下降。

从传统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最大,该值从2004年的23.1%下降到2007年的21.6%。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该值从2004年的16.7%到2007年的17.2%略有上升;住宿和餐饮业,该值从2004年的7%到2007年的6.7%略有下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稳定,该值从2004年到2007年基本保持在5.2%左右。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总量来看,山西省现代服务业也取得较快发展,增加值由2000年的504.2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996.06亿元,增长1.98倍。从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看,多数行业取得较快增长。其中房地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2008年1-11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62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比上年同期下降10.8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8.5个百分点。横向来比,山西省房地产业投资总量依然偏小、比重偏低,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金融业稳步发展,2004-2007年占服务业的比重基本保持在8%左右。旅游业全面升温,2008年山西省旅游总收入达739.3亿元,同比增长27.1%,在全国分别排第14位和第5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根据旅游卫星账户测算,去年山西省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增加值为377.1亿元。同比增长27.0%,其增加值高于金融业、房地产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山西省的服务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全国其它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一)服务业规模偏小,比重偏低

“十五”期间,山西服务业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低1.9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逐年下降。2007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4.9%,比2000年下降了8.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十五”以来,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强化了山西省以重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对服务业发展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内部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等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化改造远没有结束,与国际、国内相比,代表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没有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占服务业的份额仍然较小。2007年山西省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8%,与美国、日本的不足30%相比,明显偏高。山西省金融保险与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4.6%,与美国、日本的30%以上相比,与我国中部省份相比,所占比重也明显偏低。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新兴行业比重偏低,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档次。这些行业的相对滞后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化程度均形成不同程度的障碍。

(三)投资仍显不足

近年来,虽然山西省服务业投资增幅较高,但由于长期对服务业投资滞后,形成山西省服务业投资总量偏低。从2000年开始,山西省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经历了先升后降现在略有回升的趋势,2007年服务业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1.9%,比2000年下降9.9个百分点,从而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2000-2007年山西省服务业的投资情况见图2。

(四)地区、城乡间发展不平衡

山西省11个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市(如太原)工业化进程已经相当高,有些市(如吕梁)工业化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还刚刚打开。以2007年为例,太原市人均GDP已经达到36377元,而忻州市仅8004元,两者相差4倍以上,所以,服务业占CDP的比重各市之间没有可比性。与中心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省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东西两山地区的连片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业总体上仍比较落后。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山西省是一个资源型产业比重偏高的省份,第二产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势必受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限制。相对第二产业而言,服务业附加值高、消耗低、污染少、就业量大,能直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发展

制造业的服务化是当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其涵义是: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而且,服务在这个集合体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制造业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

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产品的解体或回收。制造业服务化的前提是工业化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尤其是后工业化阶段),因为随着分工的深化和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中的众多环节越来越“服务化”,使得工业的进步体现在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上。山西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程度不高,要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支撑度,并在工业化进程中积极引导,重点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第三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渗透。

(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找准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

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可细分为基础服务、生产服务、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四个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具有强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当前山西省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把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研发等重点领域主动承接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不断提升山西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对服务业的投资比例。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投资规模,积极推进投资向服务业的集聚,要增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引导,集中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政府投资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多地调动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对服务业中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可采取贴息的办法,积极向服务业项目发放贷款,促进尽快成长,做大做强,从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同时,在财税优惠、供地倾斜、降低注册门槛等方面,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城市化,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发展金融、中介、信息、文化、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硬件条件。尽快制定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制定和完善现代服务业的法律、法规。用现代法律制度鼓励、引导、规范服务业的发展。大力促进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发展壮大,引导中小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品牌服务战略,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促进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