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

时间:2024-08-31

王晶文

摘要:立德树人教育视域下,为不断提升中职院校人才培育质量,教师可尝试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抓手,不断培养提升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引领中职学生的意识形态、政治素养、责任感、民族文化认知,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工作预期目标。

关键词:中职院校;立德树人;社会责任感;政治素养;思政教育

引言:

社会责任感是中职学生必备的个人素养,为促使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升华,教师进行教学培养时,应当契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

(一)培养意识认识不足

新时期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开展阶段,由于教师对职校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意识的重视不够,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效果受到直接影响。如思政课程教育工作开展时,教师开展单一的理论教学,没有突出思政实践指导、价值引领、时代特色,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停滞不前。

新时代职校生教育时,为保证人才培育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教师应当主动改变教学认知理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职校生的政治素与社会责任感养进行有效培育。如中职学生人才培育时,教师没有对该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进行有效培育,将直接影响到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成效。

(二)教育模式单一枯燥

新时期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由于个别辅导员对思政教育工作认知不足,仍旧秉持传统的思政教育辅导方式,无法契合当代学生的思想学习认知规律与诉求,导致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效果不佳[1]。

为很好解决上述问题,辅导员应当主动改革创新,改变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保证思政教育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开展预期目标。笔者认为,部分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辅导时,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认知不准确,影响到职校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升。

(三)培育目标模糊不清

笔者认为,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教师必须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才可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预期效果。通过对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解析可知,部分院校的思政培育工作目标模糊不清,给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造成很大影响,不利于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育。为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在新时代职校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时,应当准确界定思政教育工作目标,指导政治素养培育工作,保证职校生政治素养培育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如中职院校学前专业人才培育时,为保证人才培育输出的可行性,教师应当基于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的人才要求,准确定位人才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以指导思政教育工作,但由于人才培养定位不合理,给人才培养工作开展造成很大影响。

二、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工作抓手解析

(一)体现出民族认同感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为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在对职校生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时,突出思政教育的民族性,即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积累,进而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情感认知与思想共鸣,不断增强职校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如思政教育时,为不断提升职校生的家国情怀,应当突出国家民族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加,最终升华为国家认同,增强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

(二)体现出学生主动性

新时代职校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创新时,教师应当突出思政课程教学的主动性,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挖掘出学生学习潜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有效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主观能动性。如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对思政课题的探究,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弥补自己的学习不足。

(三)体现出教学可行性

职业院校人才培育时,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育的目标,才可保证人才培育工作开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保证技能型人才培育工作开展的可持续性,应当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突出操作性,即创设丰富多样的思政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增强感知,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政治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体现出核心价值观

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不断提升职校生政治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当突出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性导向,指导职校生政治素养培养工作,保证职校生政治素养培养工作开展的可行性。笔者认为,新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民众意识形态引领的核心,应当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渗透到教育工作当中,对职校生的政治素养、意识形态、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引领,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影响力[3]。

三、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工作开展路径探究

(一)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部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突出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组织学生定期参与社会劳动、校园管理、公益服务,使得学生在活動参与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团队组织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为职校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铺垫基石。如物流专业人才培育时,应当突出岗位的人才培育特征,为学生创设岗位体验情境,促使学生在实践操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

(二)社会公益活动筹办

通过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的筹办,促使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公益活动参与中,感受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使得学生对社会责任感产生内化,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个人素养,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思政教育工作创新

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时,教师应当在思政教学中体现出价值性,不可违背相关的教育理念与原则,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背道而驰。学生作为思政教育学习的主体,在对职校生政治素养培养时,不可本末倒置,应当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

由此可见,在思政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找到具体的教学突破口,如从学生关注的事物、感兴趣的社会事件、现实的问题、利益矛盾、成长困扰等,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层面、生活领域、学习方面的各种问题,使得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建构彼此信任的师生公共关系,为后续各项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铺垫,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为此,部分职业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时,基于信息技术支持,建构线上的心理咨询室与心灵之窗服务平台,及时给予学生专业的心理辅导干预,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进行调节舒缓,促使职业院校各项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挖掘出思政教育工作潜在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认知与社会责任感。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中职学生教育为例,基于立德树人教育视域,阐述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旨在说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强化,可促使学生明确职业规划、人生理想、生命价值,促使学生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契合,体现出中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育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云.“大思政”工作格局研究——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03):70-74.

[2]韩震.基于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要求,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育人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11):4-9.

[3]黄鹂鹂.中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践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4):66-6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