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历史的轨迹 时代的展望─儒学的创立与发展进程

时间:2024-08-31

彭可心

摘要:儒学是积极人世的学问,每个时代的儒学都是在回应那个时代的问题,从而在观念上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成为那个时代的学术形态。儒学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儒学具有宗教性,却不是宗教,然而儒学持续发展了2500余年,积聚了难以穷尽其价值的学术资源与思想资源,足以媲美像佛教这类几乎与其同时产生的世界性宗教,而远胜于任何一家世俗性的思想学说。这堪称人类思想史上的奇迹、奇观。

关键词:展望;儒学;发展历程;思想进步

引言

儒学之所以能够创造发展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儒学开拓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交互并用、合力推进的发展道路。儒学在今天的复兴,并不仅仅表现为向传统的简单回归,在更内在的层面,它同时面临如何在现代发展自身的问题。具体而言,儒学的这种发展,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不同的层面加以考察。从形式的层面看,儒学的发展首先需要在概念的逻辑分析方面给予必要的重视。

1.探索儒学的创立价值

儒学中含有许多积极的价值观,比如仁义礼智信,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这些价值观不仅仍能适应中国的发展需求,也能超越国界,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探索儒学的现代价值,汲取精华,有助于儒学在现代条件下发扬光大。以下将主要探讨儒学的几种主要的现代价值。

儒学中的人文价值。人格自尊是儒学强调自己价值追求的现实个体自觉,也是儒学实现自己修齐治平的前提条件。在如今的社会里,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信任危机,对某些社会群体的忽视与歧视,以及市场经济下人们对金钱的崇拜,金钱为上的价值观歪曲了人类社会中的人的价值。但是如果用儒学的人文思想来指导解决这些问题,或许会有一定成效。首先,“信”会教会人们去信任彼此,“仁”教会人们要去对别人好,或者至少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对方,而且要尊重对方。当然这些价值观都需要具体的实践和日复一日地坚持。

儒学倡导人与自然和谐。《论语》中有“钓而不网,弋而不射宿”的说法,这告诉人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强调了它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如今气候变化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京都议定书》与《巴黎协定》先后出台,可是全球变暖趋势仍不见减缓,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如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沿海地区洪水泛滥、海岸线侵蚀、淡水污染、沿海湿地及岛屿洪水泛滥、河口盐度上升,一些低洼沿海城市及村落均会受影响,气候的极度变化甚至会导致物种灭绝。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源于人类活动,人类为自身利益,而过度利用大自然,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儒学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从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恢复这一平衡,关键是人们能谨记这一信念,用这一信念指导他们的活动,追求可持续发展,因而儒学的这一价值值得人类去研究。

2.儒学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对话

21世纪是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文化之间的不同必然成为常态,因此对话与交流便成为了缓解文化之间冲突的良策,也成为一种文化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同理,儒学文化也需要与其他文化开展对话与交流,取各方之精华,继续向前发展。同时在对话的过程中儒学也应该直面其他文化的挑战并对其做出有说服力的回应。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就贯穿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20世纪初期,两者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进行了正面交锋,李大钊和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反对的是制度化儒学,而非儒学所代表的基本价值。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间处于紧张对立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进入对话和融合时期,因而双方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在21世纪,儒学更应该与马克思主义深入开展对话,互相学习。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具有显著的特征,比如批判性,辩证性等,在对话的过程中,儒学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来辩证地批判自己,使自己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儒学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和伟大思想的结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需要向儒学学习,使自身更具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的发展要求。

谈到这里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新时代下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关系问题。二者需要开展对话,但需注意,二者对话的目的不是要取代对方,占据文化中的独尊地位,而是要相互学习,不断发掘各自的积极因素和时代价值,为社会、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才是新时代下应该有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指导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就是应时而生、因时而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强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些品质在指导中国解决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时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中国的发展。因此,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关系应该是包容共鉴,相互融合的关系,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结语:

如今,儒学同样受到了很多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但如果儒学今天同样能够对自己过去的文化批判地继承,顺应时代的发展,还能和其他文化开展对话,取其精华,那未来儒学的复兴还是有希望的,甚至有可能实现新的飞跃式的发展,当然同时这也需要我们的持续关注和不断努力,来维护儒学的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杜维明.杜维明文集:第3、5卷[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2] 许全兴.关于儒学复兴的若干思考.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10页

[3]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