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扎根生活教育,浇灌德育之花

时间:2024-08-31

朱惠芳

摘要:目前,无论是发展心理学界还是学前教育界以及其他相关社会领域,在我国尚未形成对“幼儿”的统一界定标准。一般来说,1–3岁为幼儿期,而“幼儿教育”主要是针对3–6岁幼儿的教育。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开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幼儿早教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从家庭和学校两个范围,针对常见的幼儿生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幼儿教育活动的意义与革新发展。受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影响,本文侧重于幼儿德育教学阶段中的“生活教育”。

关键词:生活教育;德育教学;学前教育;幼儿德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活动应当是有机统一的其中,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观念,引导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是陶行知针对传统教育弊病提出的,其中包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身为一名幼儿教学工作者,所承担教学任务并不低于应试教育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责任也越发重大。在社会上,部分人对于孟子“性本善”与荀子“性本恶”的激烈辩论从未停止,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身份,应当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以幼儿启蒙教师的立场和身份,做好幼儿教学工作,当好引路人,埋下积极向上的理想种子。

一、生活教育在学前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为父母的子女、老师的学生之前,首先是成为自己。一个孩子就是一棵独立的树苗,每一棵树苗的成长都离不开土壤的培育、雨露和阳光的加持,而父母、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成长环境往往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质量,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其生活环境、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家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时期主要的两大活动场所,同时,幼儿时期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各自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幼儿学生“长成参天大树”。

另外,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特别是幼儿仍处于认知世界的状态,这也更加考验幼儿教学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幼儿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往往好奇心极强,追求自由,不喜欢被约束,家庭和校园中,大人和老师为幼儿制定的条条框框总是被他们忽视,因此想要幼儿学习一种规则,养成各种习慣,需要利用一切时间、空间和机会对他们进行习惯养成训练,而幼儿园在空间、时间和人力上都能保证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进行全程的督促和培养,因此幼儿园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1]

二、学前幼儿部分生活现状的分析

我国教育界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时间相对较短,部分幼儿教师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没有全面、深刻领会融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具体内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缺乏实践与锻炼。其次,不少低龄幼儿家长也缺乏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理解,影响了此教育理念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作用发挥。[2]现行保育机构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更深入的生活教育理念,保育工作者主动学习、探讨相关,并及时主动向家长科普相关,才能更好更快填补这一空缺。

三、学前幼儿生活教学活动的革新与进步发展

3.1幼儿保育工作者与学前幼儿

在婴幼儿保育教学中,包括语言保育、认知保育、动作保育、睡眠保育、生活与卫生习惯保育等。同时,保育教学具有阶段针对性,例如语言保育,主要针对一到两岁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侧重培养幼儿正确发音,逐步将语言和语言相关实物或动作建立联系;提供机会激发幼儿感官,例如通过多读绘本,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多听故事,培养听觉及专注力、通过多念儿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与记忆力的增强;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乐意执行简单的语言指令,积极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认知保育教学活动,则主要针对两到三岁幼儿:通过小故事、动漫、绘本等,鼓励幼儿自己用水杯喝水、用勺吃饭、协助收物或自己收拾玩具;提供多种类活动材料,促进幼儿搭建、绘画、简单手工制作等精细动作发育,培养动手能力和专注力;为幼儿提供参加走直线、跑、跨越低矮障碍物、双脚跳、单足站立、原地单脚跳,上下楼梯等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幼儿体质,加强抵抗力以及养成爱运动、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这些保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承担主要责任与义务。幼儿保育对幼儿的智力开发、自理能力培养起重要作用,教学工作者在日常实践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将保育的理论知识简单化、日常化,转变为幼儿容易理解、力所能及的方式。在幼儿保育教学工作中,将生活与教育相融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引入生活元素,培养幼儿关爱意识;创设相关情境,以此来模拟融合幼儿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推进幼儿创新意识。[3]

3.3学校与家庭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第一章的总则中提到:托育机构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和活动,提供生活照料、安全看护、平衡膳食和早期学习的机会,促进婴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婴幼儿托育机构还是学前教育培训机构,都应当自觉遵守尊重儿童、安全健康、积极回应、科学规范的基本原则,牢记保育要点,让托育幼儿在安全、科学的培育下健康成长,让幼儿父母舒心、放心、物有所值。另外,对于幼儿的生活教育,家庭的责任也不可忽视。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容易忽视幼儿在家的行为习惯,值得提醒的是,家长对幼儿也有责任和义务,不能将幼儿送至托育机构便不闻不问。最好的幼儿教育是由家庭与学校联手共建的,而非完全属于教师个人或社会个体某一方的责任。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幼儿认知力不足等问题,幼儿教育相较于传统应试教育更注重素质教育教学,尤其是生活教育。在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教学时,不是一味加工、复制,而是在事件当中积极引导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处理问题,激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教学活动也不是一味传承,教学工作者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将教学活动变为一个可调节机制。将幼儿教育核心理念转化为行动,同时,将家庭生活教育相关行为活动交给家长,适当留白教育内容。为幼儿家长提供、科普幼儿保育知识,在沟通交流中,更好实现家校融合,为幼儿提供一个和谐、科学、有效的保育环境。另外,幼儿保育机构应按照国家要求标准,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机构负责人认真负责保育的组织与管理保育人员,安排专业的保育工作者负责幼儿生活照料和活动组织,呵护婴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绪荣.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7)

[2]朱昕朦.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J]新课程.2021(27)

[3]黄萍.幼儿教育新的价值取向——浅谈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