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活处处有数学

时间:2024-08-31

鲁桂仙

摘要: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

关键词:情境;数学;应用

一、在情境中挖掘数学知识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老狼偷土豆”。首先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后:谁来讲个故事给同学们听?

生: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灰狼,这几天它非常饥饿。唉!实在没办法,今晚一定会去偷小白兔的土豆,不然会饿死的,它偷到了7个土豆,在路上掉了3个,口袋里还有几个土豆?

生齐回答:“口袋里还有4个土豆”。

师:怎么知道是4个呢?(小组讨论)

生1:7个掉了3个就减去3个。

算式:7-3=4

生2:老师,口袋里的加上掉了的3个刚好是7个。

算式:4+3=7

师:同学们,他们俩说得都有道理,你喜欢谁讲的呢?(让同学们讨论,再肯定学生),同时不妨强调生2用的掉了3个加口袋里的=总数7,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在高年级的议程解应用题,很快找出数量关系。

教师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欣赏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数量关系,抽象出数学模型,在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做到,童心回归,创造和谐的课堂文化。

二、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

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除了让他们喜欢数学外,更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组织观念为基础,通过小组活动,把数学知识直观化,更好的找出规律,使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明了。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小猴的一家上山去摘桃子,妈妈摘了7个桃子,爸爸比妈妈多摘了3个,小猴比妈妈少摘了3个,问爸爸摘了几个桃子?小猴摘了幾个桃子?

请同学们分组摆出妈妈、爸爸、小猴的桃子数:

爸爸:

妈妈:

小猴:

通过活动,学生很快就得出:

爸爸摘桃子是比7个多3个。

算式 7+3=10(个)

小猴摘桃子是比7个少3个。

算式 7-3=4(个)

游戏:请画出比我的 多四个的圆片。

算式:5+4=9(个)

我的事7个,你的比我的少2个,你的是 个?

算式:7-2=5(个)

在低年级的数学中,数量比较少,通过活动,学生很快就能知道答案,并且能够明白算理。利于学生掌握数量关系,逐步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的加血有利于放飞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的过程。

再如:有一根绳子,把它剪成3米一段,正好可以剪5次,问这根绳子原来有多长?

学生很快就算好都举手:

3×5=15(米)3×6=15(米)

教师巡视后告诉学生说有的同学错了,让同学们充分讨论后,在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

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很快的发现自己的错,剪5分,分成了6段。教师要作小结,让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点拨或代替包办,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错误”转化成为一种可开发的重要的课程资源。

四、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摩、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记不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如在教学生日时,联系实际说一说各自的生日,因为生日时每个同学都知道的,请同学把自己的生日告诉大家,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是我提供数学信息:

三、四、五月是春季,

六、七、八月是夏季。

九、十、十月是秋季,

十、一、二月是冬季。

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自己所生的季节。你能判断哪个季节生的同学多吗?引出数学知识调查统计。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完成统计,用你喜爱的方法进行统计,并完成统计图。

五、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学知识

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第二册乘这一情景,加入100以内的数连减的习,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造主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看图后:

学生:92—44—26=22(人)

有92人,第一条船运走26人,再减第二条船运走的44人,等于剩下的22人。师:听懂再来说一遍,培养倾听能力。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

学生2:44+26=70(人)

92—70=22(人)

先算两只船共运走44+26=70(人),再用减去运走的70等于22。让同学体会、观察、讨论:

92—44—26=22(人)

92—(44+26)=22(人)

让学生有一点印象就可以了,不必强调。

通过学习第四册的运白菜,再次学习典型的“连减|问题。

师:看图后,你们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原有白菜850棵,第一车运走256棵,第二车运走288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1:两次共运走多少棵?

生2:第一车运走后还剩下多少棵?

生3: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重点完成两车运走后还剩多少棵?

一种:850—256—288=306(棵)

二种:850—(256+288)=306(棵)

师:请你说一说两个算式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通过讨论,让每位学生都叫快的理清“连减应用题”的两种典型思路。

总之,教师要做有心的栽花者,利用生活,挖掘教材,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当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真正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晶.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谈数学课堂生活化[J]. 考试周刊, 2015, 000(030):59-59,6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