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教学目标
1、使學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卷小调查
学生做问卷
问题:填写问卷时有没有遇到困难?
学生分享
教师引出本节课主题 想要知道问卷中的答案,我们需要和父母去交流,去沟通。与父母很好的沟通,不仅可以获得信息,还可以增进对父母的了解,增进亲子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下这个主题——与父母沟通。
二、我们曾经如此甜蜜……
在人生成长的路上,父母是我们最重要的人,他们给与我们生命,悉心养育和教导我们。我们共同经历生命中的美好。
请同学们以舒服的姿势做好,闭上眼睛,调整好自己的呼吸,跟随我们一起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的难忘时光。
时间回到了13年前,你从妈妈身体呱呱落地,睁开朦胧的双眼,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你感到很幸福,感谢妈妈辛苦的十月怀胎将你带到了这个世界。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慢慢地,你会笑了,会说话了,会坐了,会站起来了,会走路了……你紧握的拳头也逐渐张开,你的小脚逐渐灵活起来,你的爸爸妈妈看到你的一点点变化,看着你一天一天地长大,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那时你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爸爸是世界上最英俊的人,他们都是最好的,你绝不容许别人说他们的坏话。
你还记得曾经趴在爸爸的背上撒娇吗?还记得你曾经在睡觉前要妈妈给你讲故事吗?还记得你曾经一只手牵着爸爸,一只手牵着妈妈在公园里玩吗?你还记得爸爸妈妈半夜背你去看病,急得整夜没睡吗?还记得他们下雨时给你送雨伞吗?太多太多这样的回忆了,那时你们是最幸福的一家。
随着音乐的结束,请大家慢慢睁开双眼,回到我们的课堂。相信很多同学都想起了与父母,亲人,在一起的美好片段,
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回忆一下,分享一下你和父母所拥有的快乐时光。
学生分享感受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分享很好,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我们的关爱,父母给与我们的爱最无私,我们也深深爱着自己的父母。
三、可是你现在怎么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多同学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产生了很多矛盾。有的变得没话讲了,有的变得越来越陌生了,有的尽量避免与父母在一起……有的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出示材料 下面我们来看下这位同学的描述
父母偷窥了我的隐私——矛盾缘于沟通障碍
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呢?我的想法,他们不理解;我做的事,他们不理解;我们之间仿佛有一道无法穿越的隔膜。他们为什么偷看我的东西,随便就翻我的柜子,这让我非常反感。他们还总是偷看我的电脑和手机信件。有时候发短信跟朋友开个玩笑,他们就老是问东问西。真的烦死了。他们知道别人的隐私后就开心了,真的很变态!有一次,我推开门,只见妈妈、爸爸抱着我的手机,表情顿时显得有些僵硬和紧张。他们尴尬地说:“我们在试试你手机上的拍照功能……”此地无银三百两!我顿时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心里冒出一股无名火……
问题:
1.这位同学遇到了什么事情?你怎么看待它?
2.如何帮他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分享
教师总结 同学们分享的很好,相信这位同学会在大家的帮助下与父母好好的沟通,解决自己的问题。父母关心我们的学习,然而关心则乱,徒然的给我们增加了压力和烦恼,我们爱父母,却常常跟他们对着干,让他们伤心。
四、我们还能不能像以前那么亲近吗?
(一)沟通原则
1.换位原则 ——把自己当成父母
2.尊重原则——把父母当成父母
3.理解和宽容原则 ——把父母当成自己
(二)主动和父母沟通的几点建议:
A、每周花半小时给父母谈学校里的人与事,并说说你的看法。
B、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然后与父母商量学习或交友的方法。
C、尽量不与父母发生强烈的争吵,同时建议父母有什么问题也要与自己商量。
遇到问题,及时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三)当被父母冤枉时:
1、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问题的产生,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不妥的地方。
2、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感受父母的心情。
3、主动和父母沟通。
4、如果能够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等父母说完话后,可以平静的说明情况,当场解决。
5、不方便当面说的话,可以写纸条、写信、发短信、打电话......
6、就父母的行为,向他们吐吐自己心里的苦水。
7、展现全新的自我,让父母刮目相看。
五、结束
1、学生总结收获
2、教师结语
视频《当我老了》
龙应台《目送》中这样写道: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其实我们每一个和父母的缘分也就那么几年。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的身体里留着他们的血液,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就成了父母割舍不掉的牵挂,父母是我们最早,最亲近的朋友,我们与这两位朋友有什么鸿沟是不可逾越的呢?我们要积极的与父母交流、沟通 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
六、通过这一节课,请同学们给父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他们的一些感受,并提出一些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的意见。
作者简介:詹方方,江苏徐州,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