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驰
摘要:基于食品安全问题形势的日益严峻,培养高素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是高校适应职业教育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如何在职业教育新常态背景下深化专业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为教学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而离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的主要场所。
一、大数据视角下高校食品质量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高校适应食品问题而设置的专业,最早予2001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设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侧重理论研究与教学,在实践技能培养上比较薄弱,导致食品质量与管理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食品问题的日益严峻及食品管理工作新特征的出现,高校必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就业市场的要求。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应用,要求高职院校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地方高校食品安全专业如何培养卓越人才
(一)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质量观
与学术型人才培养不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其质量内涵更应体现出鲜明特色。所以,转变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观念尤为重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转变。一是要面对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培养出适应市场要求,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二是要突破传统的“专门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应用性原则,彻底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等片面的教育质量观念;三是要突破传统的“标准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差异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表現出来的个性差异,鼓励和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成才之路,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四是要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践性原则,重视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既有求真务实精神,又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型人才。
(二)改革与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多措并举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专业教育是核心,自我认知、专业认同、个人发展规划是催化剂。大学为学生创造了以专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专业成为一个重要的载体,教师在授课中,在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需要在理论教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和生活中时刻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思想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将立德树人思想贯穿到全课程学习实践中。使学生不仅有扎实学识,更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三是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嵌于教学过程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挖掘食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中所蕴涵的职业道德教育元素。
(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地方本科高校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全方位与“地方”相融合,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创新,反哺和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注为本市及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检测分析、加工生产及企业管理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差,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具体方案: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强化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积极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以应用为核心,强化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地位,着力建立多主体协同育人的合作教育机制,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将“感知、体验,领悟、专注”实践教学思想贯穿始终。遵循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原则,按照“1236”的实践教育过程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大一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认知实习,感知专业成长”不少于1个月,大二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生产实习,体验课程设计”不少于2个月,大三学生在企事业单位“专业方向实习,领悟生产与设计过程”不少于3个月,大四学生在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专注职业成长”不少于6个月。本专业在与企事业单位对接时,主动从响应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结合优势特色研究领域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创新力量深度融合,共建了一批实习实践基地和协同创新项目。
食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人类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因而,专业建设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过程。作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教师,更应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大众所需的专业型人才做出不断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永霞,赵洪雷,李学鹏,仪淑敏,朱文慧,励建荣.高校食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新型合作模式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9,55(01):79-80+84.
[2]夏光辉,马爽,何文兵,邵信儒,张晓燕,陈雪.转型背景下高校食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食品工业,2018,39(10):268-27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