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殷栩怡
摘要:会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含量高的会话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在pre-task环节,以情景引发思考,激活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while-task环节,以提问促思考,挖掘思维的深度,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post-task环节,以交流促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以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会话教学;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思维品质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其中一个维度,是英语教学中必须而且是重点培养的内容之一。会话教学作为英语学科教学的一种形式,必然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目前,部分英语老师的对话课教学仍停留在简单的问问题和回答问题、朗读对话和简单重复的句型机械操练层面,知识的传授也只停留在对句子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低级层次,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对话课既然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它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渗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的教育理念,而且思维品质的渗透最好能贯穿整个对话教学的全过程。现以PEP小学英语会话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会话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Pre-task 环节——以情境引发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会话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常用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能感到英语与生活的关联,并积极投入到思考与应用中。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以是视频动画情境、交流情境或活动情境,为正式学习文本打下基础。
【案例1】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 is my car? B Let’s talk(如图1所示)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对话,感知本课核心句型“Is it …?Yes,…. / No, ….”在Pre-task环节,教师一开始上课就播放Where is my toy car?的歌曲视频给学生观看,师生一起一边观看动画一边拍打节奏跟唱,动画中小汽车的位置随着音乐不停变换地点。老师根据动画内容提出问题: Where is the toy car now? 学生根据小汽车的具体位置做出相应回答。(如图2所示)
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然后把自带的玩具小汽车藏起来,然后问:“Where is my toy car now?”然后翻看自己的衣袋说:“Is it …? 以此情境引出新句型,再让学生运用新句型“Is it on the window/behind the door/in the book shelf/ Is it under the …?”猜测小汽车在什么地方,由于学生不知道小汽车的具体位置,所以他们猜测的位置及说出来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此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While-task 环节——以提问促进思考,挖掘思维的深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浅层次的提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所以,在会话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提问点,设计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
(一)以生活经历为提问点挖掘思维的深度
生活经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为此,在英语对话教学中,英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为他们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层思考与对话。
【案例2】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alk(如图3所示)
教材通过Sarah和Amy谈论寒假生活的情景让学生感知核心句型“How did you go there? We ….”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1. Where did Amy go last winter holiday?
2. How did she go there?
3. What did she do?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问题的设计仅停留在文本层面,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从文章里找到答案,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可以从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以下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追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
It was winter at that time. Could Amy go swimming? Why didn’t she feel cold?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Because it was warm in winter in Sanya.”的结论。
此环节中,由于老师所提问题跟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所以学生能积极主动思考。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质疑、反问,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二)以文本插图为提问点挖掘思维深度
文本插图蕴含一定的思想内涵,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活泼可爱,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案例3】六年级下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A Let’s talk(如圖4所示)
教材通过Zhang Peng和Mike谈论恐龙身高的情景学习核心句型“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 .”
老师利用课本的插图设置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1.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e can see many dinosaurs.)
2. There were many dinosaurs many years ago. Are there any dinosaurs now?
(No, there aren’t. But there are dinosaur fossils.)
3. Where can we see dinosaur fossils?
(We can see dinosaur fossils in the museum.)
4. Can we see the picture of dinosaurs in the museum?
(Yes.)
接着呈现课本插图继续追问学生(如图5所示):
5. What did the dinosaurs eat?
(Some of them eat plants. Some of them eat the other dinosaurs.)
6. Do you like dinosaurs? Why?
(Yes, because they’re very clever/might….)
(No, because they’re very fierce/….)
问题5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这些内容文本没有提及,但学习的目的应不局限于文本,应跳出文本挖掘更多跟文本相关的知识,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问题6的设计也是跳出了文本,通过提问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恐龙的理由是什么。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一样的思维品质,所以他们的回答也是各异的。通过连续追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三)以文本核心内容为提问点挖掘思维深度
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掌握文本核心内容是会话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应紧扣教材的主题,从文本的核心内容出发设计问题,深度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提问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案例4】六年级下册Unit 4 Then and now B Let’s talk(如图6所示)
本课通过Chen Jie, John与Mike三人的对话呈现核心句型,目的是通过对话比较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两种时态的用法。这也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根据本课的重难点,老师挖空文本的核心内容进行提问,以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下面是挖空后的文本内容:(如图7所示)
根据上面的骨架文本内容,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1. What’s the missing sentence 1?
根据上文学生可能会说出“Yes, but I don’t like pink now. / Yes, but I like purple /yellow/blue/ … now.由于脱离了文本,学生的回答不再局限于课本,他们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多变的。
2. Why do you think so?
Because…. So I think he maybe likes purple /yellow/blue/ …now.
…
3. What’s the missing sentence 2?
Maybe the sentence is “I’m very quiet.”.
Because the next sentence is “I’m very active is class.” And the opposite of “active” is “quiet”.
…
4. What’s the missing sentence 3?
…
挖空文本核心內容,通过不断追问的形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深刻思考,能轻易突破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Post-task 环节——以交流推动思考,拓宽思维的广度
(一)角色表演,拓展对话
小学生都喜欢表演,通过表演活动,学生可以在声情并茂的对话中加深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创新能力。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结合英语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拓展,然后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文本故事呈现。
【案例5】四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is it? A Let’s talk(如图8所示)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两个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对话,为了让学生对询问时间这一对话有清晰的认识,老师让学生进行故事的拓展,然后让学生进行适当的人物对话和表演。以下是学生们构思出来的故事情节:
S1:It’s a good day.
S2:Yeah.
S1:After class today, shall we go to the playground and play basketball for a while?
S2:Of course. We can play a little longer.
S1:What time is it?
S2:Oh, it’s five o’clock.
S1:The school is over. 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S2:OK, let’s go.
S1: Don’t forget to bring your basketball.
…
在表演活动中,学生的表达有板有眼,他们在表演中不自觉地用英语进行了思维。不仅加深了对原文知识的理解,还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二)语用迁移,创编对话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建立在尊重学生基础上的英语教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针对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近的教学内容,教师一般都会允许学生有独立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提升。
【案例6】四年级下册Unit 2 What time is it? A Let’s play(如图9所示)
在本对话 A 部分Let’s play的教学环节中,文本为学生们提供了Beijing, New York, London ,Sydney四个地方的时间表。主要的考察目的是让学生演练What time is it?it’s ... o’clock. 为了让学生对四个不同地方的时间表达有清晰的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并结合图片中的时间进行故事的创编,然后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以来,学生们以Sarah, Tom, John周游世界的经历为故事背景,将所经历不同地方的时间进行了描述:
Zhang Peng: Where are you, Sarah?
Sarah: I’m in New York.
Zhang Peng: In Beijing, it’s 8:10 p.m. What time is it there?
Sarah: It’s 7:10 a.m. It’s time to for breakfast.
Zhang Peng: Where are you, Tom?
Tom: I’m in London.
Zhang Peng: What time is it there?
Tom: It’s 12:10 p.m. It’s time for lunch.
Zhang Peng: Where are you, John?
John: I’m in Sydney.
Zhang Peng: What time is it there?
John: It’s 10:10 p.m. It’s time to …
在對话的创编中,学生们巩固了“What time is it? It’s ….”的用法。通过交流,学生也很快掌握了文本的相关内容,部分学生还跳出课本,去查找课本以外其它国家(如开罗、美国……)与北京时间的差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在交流过程中得以提高。
小学英语会话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基本途径。会话教学中各环节的设计是否具有思维含量,思维含量的多少,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设计是否具有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该对话教学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去考虑和设计对话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常春霞.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67.
[3]高红娟.对话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75.
[4]汪静艳.在小学英语会话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10).
[5]何玲丽.以语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语言交流[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17(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