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种母猪繁殖饲养和管理技术

时间:2024-08-31

王海军

摘要:种猪养殖场逐渐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型,为了提高种母猪的繁殖效率,并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在实际的饲养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种母猪繁殖饲养和管理技术的使用,并对此项技术予以高度的关注,通过强化母猪的繁殖能力,为仔猪的成活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养殖场的成本损失,为养殖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种母猪;繁殖饲养;管理

繁殖种母猪的饲养具有长期化的特点,不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有效的饲养方式,还应确保饲料的营养水平能够满足繁殖种母猪的生理需求,提高繁殖效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在加强繁殖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种母猪繁殖饲养和管理技术水平。

一、配种前期准备阶段的饲养和管理

1. 提供充足、干净的水源

为了提升种母猪繁殖饲养管理水平,需要在实际的饲喂过程中为其提供干净、充足的水源,并将水温调整在10℃以上。不仅如此,还需要定期对猪群的实际饮水情况进行观察,对水线压力进行调节,及时的找出损坏管件并通过维修,进一步保障日常饮水工作的畅通性。当繁殖种母猪获得充足、新鲜的水源时,才能够维持自身新陈代谢系统的平衡性,促进种母猪的健康发育。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时期需要避免为种母猪提供含有霜冻的冷水,确保种母猪的饮水量和采食量能够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减少腹泻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 选取合适的饲喂方法

种母猪在哺乳期仔猪断奶之后需要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需要将其遣返回原先的圈舍当中,并开展配种和妊娠管理工作,为了确保种母猪能够尽早发情,需要为其提供混合饲料数量约为2.5kg左右。此外,为了增加饲料的适口性,还可以使用拌湿料进行饲喂,将每天的饲喂频率保持在3次左右,采用定时、定量的方法保障饲喂的合理性。不仅如此,还需要在每次添加饲料的同时,确保料槽当中的剩余饲料能够全部被清除干净,避免拌湿料发生霉变而引起机体中毒问题。在寒冷的冬季时期,由于外界的气温环境相对较低,且母猪所摄入的能量当中有一大部分需要用来抵御低温影响,并以此来维持自身的正常体温,所以在冬季时期需要将种母猪的饲喂数量进行调整,适当添加饲喂量,从而满足母猪的生长和发育需求。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将冬季时期的种母猪饲料数量保持在3kg左右。

3.采用分圈饲养模式

结合繁殖种母猪的身体状况和膘肥情况,可以在实际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采用分圈饲养的方法,且每一圈的饲养数量应保持在4~6头左右,且内部所有母猪的机体情况都能够基本保持一致。另外,在配种作业开始之前,还需要结合母猪的实际发育情况采取催情措施,提高配种作业的实施效率,当种母猪的机体情况呈现出过于肥胖的状态时,可以适当的减少饲料的数量,且通常需要保持在2.25kg左右,不仅能够保障母猪发情的适时性,还能够为配种作业提供保障。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猪母猪来说,需要对其进行标记,并采用分离饲养的方法,增加日常饲料的数量,通过对饲料营养水平的提升,维持机体发育的健康程度。在一般情况下,还需要针对机体状况较差的母猪进行观察,将饲喂量增加到3.0kg。

二、充分掌握繁殖种母猪在特殊期间的饲养和管理关键技术要点

1.配种后3天的饲养管理

种母猪的卵子受精和受精卵分裂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在此阶段对种母猪的喂料数量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饲料数量过多。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的对传统的种母猪繁殖饲养和管理方案进行改善,提高养殖场的种母猪管理水平,避免母猪出现严重的流产现象。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将日均饲喂数量保持在1.5~1.8kg左右,最多不能超过2kg。不仅如此,还需要根据种母猪的身体状况,对饲料营养水平进行调整,确保饲料当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充分的满足母猪的发育需求。通过对母猪身体健康状况的有效维持,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快速吸收,保障体内营养成分的均衡性,为仔猪的整齐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分娩过后3天的饲养管理

对于初生的仔猪来说,此时的饲养管理工作具有关键作用,这是由于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大多数伤亡事故都发生在分娩后期阶段,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仔猪在这三天之内的死亡率,并为其自身的健康生长和良性发育奠定基础,需要对接产环节予以妥善管理,并注重保暖、防潮工序的有效落实,确保能够及时为初生的仔猪供给母乳,从而达到增强仔猪抗病能力的效果。另外,还需要及时为着母猪提供铁元素和硒元素,防止缺硒和贫血等问题的出现,保障母猪的健康身体状况能够得到恢复,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产后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还需要采取固定乳头的方法,减少初生仔猪的死亡率,并提高仔猪群的均匀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母猪生产前7天左右还需要为其制定产牌,并将其转入到产仔舍内,实际的转入过程还需要保障轻柔、缓慢,避免种母猪受到惊吓或出现滑倒的现象,使母猪的精神状态能够得到缓解,保障体内新陈代谢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内分泌失调问题,确保母猪的顺利生产。

3.加大对种母猪配种的管理力度

在开展配种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母猪的发情情况进行全面观察,确保配种时机的适宜性,尽量缩短母猪的空怀时期,从而达到提高种母猪繁殖能力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母猪表现出接受公猪爬跨行为时,则应适时的开展配种作业,并选取重复配种的方法,对实际配种的成功效率予以提升,并保障母猪的受孕率和受胎率。除此之外,在母猪配种作业完成之后,相关饲养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实际的配种时间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结果的完整性和详细性,对母猪的妊娠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结论:

为了提高养殖场种母猪繁殖饲养和管理工作质量,需要结合母猪的生理特点,对母猪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总体需求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确保母猪的身体状况能够维持在健康、良好的状态,并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以此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在分娩的前、后期阶段,需要将母猪转移到产仔舍,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饲养管理工作,保障母猪的健康状况能够达标,维持母猪的泌乳量和仔猪的健康状态,强化母猪的繁殖能力,充分的发挥出种母猪的种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玉文,郭康伟.科学管理提高母猪繁殖力[J].今日畜牧兽医,2020,(02)

[2]張恩来.母猪妊娠期饲养技术要点[J].中国动物保健,2020,(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