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股票市场的规律能帮你赚到钱吗?

时间:2024-04-24

崔鹏

职业投资者和神棍是相似度很高的两个职业—据说在古代巴比伦,他们干脆就是一个职业。

这两拨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都是预测未来,而且也以能找出独到和有效的预测方式扬名立万。

古巴比伦先知们最后确定的与神灵沟通的最佳媒介是羊内脏。而现在的投资界,关于通过什么预测未来最为有效的问题,还没一个定论。但可以肯定,寻找投资周期,是一个有前途的领域。据说其中也是能人辈出,神迹不断。

起码,从理论上这是解释得通的。宏观经济是存在周期的,而股市又是经济的晴雨表,既然经济有周期,晴雨表肯定也有周期。

不过专家们在把这种周期用于投资实务时,肯定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周期的边际太模糊了。

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周期,前后的时间差距可能达到10年,甚至更长。在宏观经济著作里,两个比邻的周期之间差个十几年,放在一起论述丝毫没有违和感,因为它是以人类经济史为背景的。但如果用在股票投资上,就让人无法把握。

那么从股市的角度出发,能不能找到高分辨率的周期性规律,让投资者可以真实地跟踪?

好像可以。

最近一个熟人给我发过一张A股的历史走势图,并加以有价值的分析。这张普通的A股历年的K线图,从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吗?如果不能,那么你可能像我一样,慧根还不够。

咱们细说下。

第一个周期性规律是,内地A股牛市和熊市交替的时间周期。它似乎一直保持7到8年一个循环,往复出现。A股市场是从1990年开始的。它历史上第一个牛市高峰出现于1993年;之后经过7年,2000年市场出现了第二个牛市的峰值;然后又经过7年,在2007年到达第三个牛市高峰;再之后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这可能对内地股市周期造成一定扰乱,股市峰值出现的时间间隔拉长了,到2015年才出现第四次牛市高峰,这次周期长度是8年。

第二个规律是,年份数字规律。

如果一个投资者以自然年为资产配置调整周期,那么在决策前绝对有必要看一下以公元纪年的数字—它适合做投资吗?

在A股市场,最“幸运”的数字是“7”。1997年、2007年和2017年,这3个年份的指数都是上涨的。总体累积上涨幅度达到173%,平均到每年,上涨幅度接近40%。其次的幸运数还有“9”。尾数逢9的年份,也就是1999年、2009年和2019年,指数也都是上涨的,累积幅度为162%,年均涨幅是38%。

最糟糕的数字是8,每逢以8结尾的年份指数都是下跌的。特别是2008年,光这一年指数就下跌了65%。3个逢8的年份,指数累积下跌将近75%。

这两个规律看来真的有趣又有用。那么我们来以此推算一下今年A股市场的情况吧。

先用周期长度。2015年到现在经过了7个年份。根据以前的规律,股市峰值之后的第7年可能迎来下一个峰值,但也可能是第8年,也就是说,股市的峰值也可能出现在2023年。2022年正好处于尴尬的可能是最好,同时可能是很糟的年份。

那么从数字规律上看呢,情况如何?

以“2”作为尾数的年份投资收益怎么样?1992年、2002年和2012年指数的涨跌没有太强的规律,1992年和2012年是上涨的,而2002年在下跌。

是不是有一种总算找到了所在陌生城市的地图册,但细看时才发现要去的地方正好在册子两页的结合处,根本看不到信息的感觉?不用懊恼,根据统计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大概在40%左右。大部分所谓的规律,特别是那种能给你带来比较大收益的规律都是这样,远看的时候,它总是非常清晰有效,但你真的在实际中应用它,规律就变得模糊和抽象了。

不过,不用失望。我们假设了两个能纯熟精准运用上面所说的周期规律的投资者,以及一位淳朴的对周期一无所知的投资者。看看他们之间的长期投资收益对比吧。

假如有个最聪明的家伙,早就洞悉了A股的周期性规律。他可以只在收益最好的以数字“7”结尾的年份投资。在其他时候,把投资的钱用来购买高等级债券。那么从新中国创立股票市场开始,经过32年,这个人可以赚到10倍的收益,年化收益率是7.3%。这看上去不错。

另外一个更是厉害,他只在A股市场最赚钱的4个年份投资—这种判断能力近乎妖孽—在其他时候也像前一个人那样把钱放到高等级债券上。那么他的总收益能达到多少呢?大约是25倍,年化收益率接近10.5%。

但一個淳朴的投资者,他不懂得回避周期起落带来的损失。假设他也从1990年开始投资,并一直购买A股指数—这大概是一个比较广泛且温和的收益计算方式—淳朴投资者如此,获得的收益又是多少呢?35倍,大概是聪明投资者的3.5倍,妖孽投资者的1.4倍,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11.7%。

这个收益水平应该超过了所有投资级债券。

这里有个冷知识,在证券投资领域,股票最有竞争力的对手其实是储蓄式国债,就是你偶尔看到大爷大妈冒着寒风在银行门口排队购买的那种国债。1996年,这种投资5年期的年收益率达到过11.88%。虽然那是单利也真的够恐怖了。但长期收益率,国债水平要远低于股票指数。

另外,可能有人会想到通胀。

很可能,中国近些年的通胀率被我们的记忆夸大了。特别是从1990年到现在,通胀造成的购买力下降只有3.23倍。也就是说现在的钱除以3.23就可以得到1990年的购买力数字。

投资股票的收益率远远战胜了通胀。

总之,经过比较可以知道,一个淳朴的投资者,经过长期投资战胜了聪明的投资者和妖孽投资者、国债以及通胀。这大概说明,那些从事周期性研究的家伙,即使成果有价值,对真正的投资实务来说也是帮倒忙。

有趣的是,很多机构投资会养一批研究人员,让他们专门探究股市的周期性规律。但当这些专家皓首穷经、终于找到周期圣杯的时候,就连他们自己的老板也不会太在乎他们的结论。原因很简单—那些机构要是真的在市场周期下跌的年份停止交易的话,专家们甚至整个机构的从业人员就面临着被饿死的风险。

一个投资者坚持长期投资,能战胜寻找周期规律的人—周期研究者的想法相对短视;而那些金融机构为了有生意可做,也不会遵守周期规律,他们是觉得周期性投资的时间跨度太长。

不管是淳朴的还是贪婪的交易者,不理会周期性这回事对他们来说都是理性的。但那些研究周期的人竟然还能一直存在—这真是个悖论的奇迹。

另外,预期的高准确率在生活中也会受到膜拜。给你举个例子,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你想好一个写在纸上,我来猜这个数字是几,不要让我猜到哦。

是“7”对吗?

听到上边这个叙述,40%到50%的人会把数字“7”写在纸上。这实际上只是个统计概率骗术而已,我年轻时唯一一次相亲成功就是凭借这个把戏。

很可能那些聪明人预期的准确率比较高,但这种准确率也会像其对收益率的贡献一样,对(也许是庸俗意义上的)人生是否成功并无多大帮助,有时候还会起到反作用。

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假设人们做事的平均效率相同,时间才是最关键的要素。也就是说,在平均效率下,要活得长,干得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