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4-08-31

高绍进

摘要:即便如此,目前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短板需要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现状进行教学活动反思、教育新方式探究和适配的教育模式筛选与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教育教学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探索出先进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数学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之一。而学生处于小学向高中的过渡时期,需要初步培育在高中乃至以后会用到的数学思维。这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指点迷津。以下几点是本人对当今数学教育的理解与教学方式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新课标反思

对于现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一线教育者对新教改的理解没有到达十分深刻的程度,他们的思维思想并没有达到培育优秀新时代人才需要的高度,以至于初中学生没有学习到他们应该学习的完整的内容。在研究新课改的同时,结合对当今社会及未来十年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探究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对学生的成长最有益处。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误区

1.1教与学的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丝丝入扣的,只有这般,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联合“教”的过程与“学”的内容并且让这两个过程相互促进。如果“教”与“学”的过程没有得到很好联系与接洽,那么教学活动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一些意义和职能。鲁教版的数学教材与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内容、布局有所不同,如果教师想要结合不同章节的内容就需要提前告知学生这样做的缘由、需要预习的内容以及那一章节余下内容如何处理,让学生对相应的内容进行预习,为进行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1.2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教师特别是新上任的教师在对学生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只是对书本上面的内容照搬,甚至是直接说课而非讲课。对于数学这一逻辑性强的学科,严谨与逻辑思维的锻炼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只是对教材里的内容像学生那样简单预习一下就可以的。教师之所以为教师,是因为这一行业从事者能够传道受业解惑,能够让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结合,在生活中有所运用。用所学所知改善生活,创造新的价值。

1.3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显现

在1952年“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这一观点的提出是为了体现以人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理念。与之相背离的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甚至完全被动——这样会导致学生没有进行独立思考。这样的话会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产生或深或浅的影响,也会对数学教育质量带来一定挑战和阻碍。如果将这一核心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贯穿在教学活动中,那么学生的全面发展得以更快速地实现。学生学会低头做事是教学成就的体现,但还是要抬头看路才不至于在低头时迷失了方向。

1.4教书与育人脱钩

学校既然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那么就要实现它的社会价值——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教育出符合教育发展方向的学生。要想教书,就要先育人。但是如今可悲的一幕在不同学校里一遍又一遍上演。一个学校想要得到长足发展,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探寻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建议

初中数学有比较基础的学科内容,不仅会影响到高中数学的学习,还会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计算和一些逻辑思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初中数学的重要性,鉴于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在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时间探索的几点建议。

2.1结合“教”与“学”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尽管这是有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这两方面,但这两方面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不管是少了哪一方面,都不能称之为教学。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结合“教”与“学”就是授人以渔,不仅要传授知识点,还要运用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先给出一张城市建筑物的图片(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等形状)让学生说出这张图片里面含有的图形有哪些,然后给出三张图片(上面的图案与三角形的形状相似,但是第一张的三条线没有连接在一起、第二张的线段出头、第三张的图形有一边是弧形的)让学生判断这三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在辨认的过程中认识到三角线的性质),接着总结判断过程中的经验顺势引出三角形的定义。

2.2结合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体制、配合新课标,在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大背景下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灵活性。如今的教学体制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等都在教學过程中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探究教学法等。

例如,在正式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内容时,让小组讨论之前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式》里面学习到的解方程过程,并出一道相应的题。然后让学生解一个谜语:“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11,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所得新数比原数大63,请问这个两位数是多少?”学生可以根据灵活的逻辑思维得出这个数字就是92。此时教师给予同学积极回应,并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使用条件,得出:这个谜底可以根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得到。接着对这一方法进行演示(至少两个,一个紧紧贴合引言中的数字谜语,另一个源自教材),再出一个方程组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解出来。

2.3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清楚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管是情境导入还是课堂问答、教学任务的评价都要围绕学生设计。情境导入要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好奇心足够吸引初中学生,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问答不能一味地自问自答或者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评价任务要紧紧围绕所学知识,更要考虑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数量、深度和思维进程。

譬如,在进行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活动时,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有关立体图形的图片(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提问让同学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这里的时间可以适当长一点)。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尽量把题目考察的内容、顺序和本节课堂所讲知识的内容、顺序相照应。考虑到这是第一节,不能把课后作业布置得太难。

结束语

现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没能紧紧跟上新教改、引导学生逻辑思维形成不充分等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采取结合“教”与“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措施可以增强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弥补尚存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乐兵. 时光不负奋斗者[N]. 江西日报,2021-04-22(010).

[2]王云祥.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21(08):17-18.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南中学 2551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