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办高校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4-08-31

摘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医学院应顺应时代发展, 大力开展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从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医学生观念、专业课程体系、“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政府已出台多个文件,鼓励全国高校培养大学的创新创业能力[1]。民办高校作为全国高校中日益强大的有生力量,据统计,到2017年,我国民办高校数量已近 1300 所,占整个高校总数的 35%以上,民办高校在校学生已达到690万人,占整个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0%以上。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庞大而不可忽视,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社会对民办高校有很大的偏见,就业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偏见,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有很多医院在招聘时直接把民办高校毕业的医学生排除在外,针对目前民办医学生创新创业的困境,为了提升医学院培养应用型医学生的质量,现分析影响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开展的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促进民办高校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为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医学生而努力。

二、民办高校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一)民办高校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有待提高

民办高校医学院院领导和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不到位,单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部分,而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临床医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当中,只让专门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去给学生上课,而没有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没有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对各门课程大纲进行重新修订。

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也不全面,多数学生以为在校只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直接可以进入医院工作,医院比其他的企业等工作单位相对稳定,失业几率小,无需换工作更无需创业;多数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性格偏内向,做事风格严谨保守,思维不活跃,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2]。

(二)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不及公立高校,导致民办高校医学院的教师主要是基础医学专业的教师,而大多在医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很少,“双师”的教师队伍也没有建立起来,这种不平衡的教师队伍导致学生较少接触临床工作,缺乏临床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更缺乏创新创业思路和能力。

(三)缺乏医学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部分都是计算机类、设计类、建筑类的“创客空间”,医学类由于是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科研项目转化到临床应用的程序复杂,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资金的投入也较大,运作周期较长,产生的价值和效果较慢[3]。而上级领导一般都追求投资小,回报高的项目,对医学类的“烧钱”项目不敢触及。

三、民办高校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探究

民办高校医学院要从转变观念、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医学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多个方面入手,改善民办高校医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医学院创新创业大环境,营造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民办高校医学院要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民办高校医学院领导和教师要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为提高就业率,更是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中,修改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認识,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创新创业灵感[4]。邀请临床专家来学校做医学行业动态讲座,提高医学生对医疗行业的认知。

(二)优化民办医学院教师团队结构

学校应高薪聘请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从医院工作过的有临床经验的大夫,担任专任教师或外聘教师,这些教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医学理念,能让学生感受最真实的临床案例,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医院工作环境,使学生接触最新医疗行业,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三)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课程设计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对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重新构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大一、大二学生要开设提高创新意识的课程,大三、大四的学生要开设提高创业能力方面的课程, 使医学生在不同的学业阶段提高不同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次,在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要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投入,提高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5]。最后,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选取两到三门特色专业课程,对这几门课程进行大胆的创新创业设计,对学生进行特色化教学,做出一些专业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案例,使学生全方位感受创新创业教育。

(四)建设医学类大学生“创客空间”

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场地,建设医学类的大学生创客空间,购买相应的仪器设备,比如建立“校园体检中心”、“康复理疗中心”等,用创新的理念进行管理和运行。举行校级的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引进切实可行的项目并付诸实践。注重和其他学院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引进“互联网+”思维,使医学服务于其他行业,也使其他行业应用于医学。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民办高校医学院发展的新的机遇和挑战,要逐一解决影响民办高校医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多举措大力发展民办高校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东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超声医学专业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141-142.

[2]马雷,高英英,辛华,张鹏霞,曲灿华,李升.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医学检验专业教育体系改革探讨[J]. 人才资源开发,2020,(10):109-110.

[3]付恩砚.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探索[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9(01):44-46.

[4]兰天莹,刘婷. 浅谈如何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壮医学专业学生为例[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02):62-63.

[5]付恩砚,陈飞宇.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分析[J]. 亚太教育,2020,(23):100.

作者简介:白婧(1985一),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发表该领域研究论文10余篇,承担省级课题2项。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