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学课堂,需要换位思考

时间:2024-08-31

龚玉廷

新课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而展开。换位思考正体现了这一核心,我们教师在工作遇到了问题,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内心感受中去寻找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一、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教师”换位到“学生”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一方法在教育教学中会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生喜欢的就做------创设学生喜于乐见的情景,让难题迎刃而解

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有很大关系,学生乐于在熟悉的喜欢的情景中学习。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把自己当作学生,设置一个学生能接受的情景,在这个情境中去教和学,而不是强行将知识灌输给他们。

比如把两个分步式写成一个综合式的教学。

把75-35=40,6×40=240写成一个综合式。我设计了一个下楼梯要闯关的游戏情景。

师:我在二楼往下走,一只老虎拦住了我的去路。他就是“75-35得多少”?孩子们帮帮我?

生:40。

师:这只老虎被我打败,我要把它带走,怎么办?

生:打包带走。(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办法,最后选择打包带走)

师:数学里就用括号代表已经打包了。

师:走到一楼,我又遇见一只拦路虎,它就是“6×40”。

生:得240。

师:这只老虎我怎么带走呢?这时候,保安来了,说:“请放到左边,我来帮你。”我在40的左边写上“6”和“×”。

接着,我又出了一题,叫孩子们独立做,然后抽了段易鑫同学上台讲解(她是一个不太爱表现自己的孩子)。她居然照着我的原话把游戏闯关给讲了一遍,而且颇有老师的范,她和台下的同学开始了一问一答,还不时地指指黑板的相关算式。最后,写出了综合式。这时,台下的李晨曦同学质疑道:“你这个括号可以不打?”段易鑫说:“为什么呢?”李晨曦说:“因为不打括号也是先算除法,打了括號也是先算除法,所以可以不打括号。”

案例中,我从孩子喜欢的游戏闯关入手,使他们在熟悉的情景中接受新知。他们居然能自己讲解新知,而且还能抓住核心问题质疑。这让我很意外。

(二)学生不会的,别难为了孩子

工作三十年的我,在参加教研培训的时候,宣讲的教授要抽学员回答问题。教授要提的问题是有关学本式卓越课堂的。他照着签到表在找人来回答问题。我心里忐忑不安:千万别叫我。因为我确实回答不上,因为我还没有上过一次学本式卓越课堂的课。我只是来学习,然后在教学中运用。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还真就叫到了我。我无地自容,真的,如果地上有一个洞,我立马就会钻进去,好好地把自己给躲起来。有了这个经历,我真的为我以前专抽不会的孩子答题或版演而感到惭愧。

此后,我常常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站在事情的对立面去思考,把“坏事”换成“好事”

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在近些年有些淡化,但是,老师的想法和做法一定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和效果。所以,教师除了精心预设教学外,还需要灵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事情的结果换位思考。“真糟糕,只有一个人知道!”和“真幸运,还有一个人明白。”说的就是同样的场景,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课堂。

比如西师版三年级上期的解决问题。

例题:我买了一件成人衣服和三件儿童衣服用去140元,一件成人衣服53元,一件儿童衣服多少元?学生读完,我又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在黑板上画出了图形。

师问:“能求到三件儿童衣服多少钱吗?”孩子们听到我的问题,傻眼了,有的呆若木鸡,有的摇头示意不知道。大约隔了5秒钟,才有一个孩子兴奋地举起了他的右手。“李闰----”我叫起这个孩子。他迅速站起来:“求部分,用减法。” 此事件如果放在以前,我会很生气,埋怨学生一通:“看,学过的东西,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看看人家,怎么就记得住呢?!”今天的我和往常不同,当我看到孩子们都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也装懵,说:“哪个孩子能帮帮我呀?我都忘了,好像是二年级我们学过的,140元是他们的全部。”经过我的提示,就有了李闰同学的答语——“求部分,用减法。”他回答正确后,我赶紧道谢:“李闰,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帮了我的大忙。”

无独有偶。接下来要根据3件儿童衣服87元,求出每件儿童衣服多少元。有的孩子会解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解答。有同学念出了我们常用的顺口溜:“每件、3件,每份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还可以怎样思考?”我得寸进尺,不停地追问。孩子们又傻眼了。我没有生气,接受了他们的遗忘,鼓励他们:“刚才都有好朋友帮我,这次又是哪个好朋友来帮我呢?”不一会儿,教室另一角的李晨曦同学举起了手。她站起来说:“87元是3件儿童衣服的总数,知道总数用除法。3件儿童衣服87元,能求到每件衣服多少元?算式:87÷3。”我很开心地说:“谢谢你的帮助,我明白了。”还感叹地说:“啊,龚老师今天的好朋友真多!”

接下来的学习,孩子们一直很“配合”我,作业时没有人讲话,非常认真。我巡视教室里每个孩子的作业,发现错的也很“温柔”地给孩子们指出并教会他们。

下课铃响了,我破天荒地给每一个组都加上了一个星。孩子们欢呼着:“耶,谢谢龚老师!”

“一节没有硝烟的课。”我开心地对自己说。要是在以前,我会生气,会埋怨。我会想:虽然很久以前学的,也不能忘得所剩无几呀!虽然是有点难,不是最近才学的吗?也不应该只有一个人想起来呀!结果一节课在“恨铁不成钢中度过”,在我的谴责声中度过,在孩子们惶恐的眼神中度过。甚至到了办公室,我还会和同时倾诉我今天“不幸”的遭遇。而今天的我,从另一角度去看问题,学久了,是可能忘记,真幸运,还有一个孩子记住了。虽然刚学过,说解题思路本身就很难,不还有一个孩子会说了吗?!不仅如此,课堂的后半段也很和谐,看到的是安静认真作业的学生,看到的是温柔执教的教师。下课了,伴着学生的谢谢,载着满满的愉悦,我回到办公室偷着乐呢!不一样的想法,导致不一样的做法,收获的是不一样的效果。看来,换个角度思考,把“坏事”当作“好事”来思维,对于我和我的学生们那都是互惠的。

总之,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妨做做“阿Q”,不妨当当“老小孩”,让我们徜徉在“换位”的海洋中,共享和谐的精神盛宴,共同见证成功的数学课堂。

重庆市大学城第二小学校 重庆 40133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