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研究

时间:2024-08-31

滕明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人们对于不同建筑风格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对于多层、高层建筑以及高档别墅的需求量也在逐渐上升。相应的,建筑设计市场中也涌现了各种不同的建筑样式和建筑形式,不断地促进着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由于当前的建筑设计市场中设计理念过于落后,且设计方法不够科学,因此在进行建筑的排水设计时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设计师不断学习新的设计理念,以保证在建设过程中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舒适度还可以美化居民的居住环境。本文就建筑中排水设计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处理解决措施,以期望为建筑的排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处理措施

1、引言

在一项建筑施工中,排水工程的质量好坏与用户的体验之间联系密切,并且由于人们对住房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施工时,对排水设施的建设要求也需要不断提高。但就目前现有的施工来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排水设施的施工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整体的施工质量,还会对用户的居住体验产生影响,因此对于排水设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必须得到一定的重视。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水管缺乏合理封存后出现的地漏水封问题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居民的用户体验也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就目前现有的建筑设计来看,大部分设计者为了降低造价成本,会在选材时忽略材料的质量而追求廉价,这不仅会影响水管设计的合理性,还会导致地板漏水等现象的出现,为建筑施工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同时由于水管设计的不合理,就会导致建筑污水所产生的异味飘散到居民的居住空间中,从而降低了居民的生活体验,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2前期考虑不周导致的倒流防止器问题

由于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其地上和地下的环网结构异常的复杂,并且由于地势的差异,其管道各处的水压也各不相同,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因地制宜的给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如果设计师单纯是为了降低建筑经费,保障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那么就很容易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如:为了节约经费,工程建筑方选用的倒流防止器的质量并不过关,当城市环网中高低压相差过大的时候,高压处接口会在压力的影响下流向低压处接口,从而导致城市水表的倒转,使城市管网中的水与小区管网中的水接触,从而污染居民的生活用水,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2.3给水压力问题与管道噪音问题

随着建筑用地的减少,设计师为了实现对土地及其效益利用的最大化,就会不断地提高建筑的高度,但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建筑中排水系统的完备程度,从而导致建筑给水系统的供应能力缺失,不仅满足不了高层用户的日常用水需求,还会影响供水系统的二次加工工作。除去对高层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产生影响以外,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的不合理还会导致给水系统内部结构出现不合理的配置。当前,由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大幅度提升。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设计师就会偏向于增加室内的独立空间,如独立卫浴、独立卧室等。这一设计虽然可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是却加大了对于供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要求,一旦建筑给排水系统出现不合理设计,那么就会导致管道的压力过大,从而产生大量的噪音和不可避免地震动,从而影响生活在建筑內的居民的日常休息,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困扰。

3、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地漏水到设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设计者应该针对不同的环境为不同的建筑设计其应有的建筑给排水设施,其中应该将地漏水封问题作为设计的重要解决对象。在一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使下水管道和废化池与居室的内部结构之间形成管道连接,这就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这两处设施经常会出现大大小小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管道之间进行水封处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规范来选择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材料,之后就需要按照建筑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合该建筑的工程建筑方案,既要保证图纸在设计过程中的完备性,还要保证其在建设过程中的可实施性,以提高施工单位解决地漏水封问题的能力。

3.2建筑倒流防止器问题的解决方案

由于供水干管和环网之间的水流一旦水压变化就会很容易发生双向流动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水流可以按照预设单向流动,就需要设计师在对供水干管和环网之间进行设计的时候预留出倒流防止器的安装位置,以保证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完备性,同时还可以保证建筑工人对于设备操作的顺利性。因此设计师应该详细的了解各居民家中的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情况,从而为整栋小区的污水处理给出大体的规划方案,以确保在设计过程中在可以保证小区的正常供水的情况下优化城市的水环境状态。同时,建筑工人在对倒流防止器进行安装之前,设计师需要对建筑的整体安装做出一定的规划,以保证安装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如:为了保证安装工作的安全性,就需要建筑工人将倒流防止器以水平安装的方式安装到导流器管道上等。

3.3给水压力和管道噪音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城市建筑中,用户居室供水是否正常与给水的压力关系密切,特别是高层用户用水受水压影响更加明显。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给排水设施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住户不同的房屋高度给出针对性的给水系统的划分,同时设计师还需要关注高层居民居室中的静水压力,并根据国家给出的规定进行设计并对水压进行严格控制。

噪音问题也是建筑设计师需要克服的问题之一。虽然目前很多建筑公司都在进行降噪软件的开发,并且致力于对新管材的研发和使用以增加建筑噪音的控制能力,但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设计师需要结合用户居室的实际情况,将管道和住户的卧室等休息区域的距离增大,并合理设计管道内部的导水线,从而降低水流的速度,以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3.4科学设计排水系统

室内生活污废水采用合流方式排放,室外采用合流方式排放。对于生活污水来说,首先对其进行收集,接着送到化粪池进行初步的处理,随后向周边的市政污水管网进行排放。所有住宅卫生间排水均为同层排水。对于消防电梯、车库以及地下室设备集水坑中的积水,都通过其内部的潜水配水泵进行提升,接着向市政污水管网进行排放。而空调冷凝水则就近向室外明沟以及地下室集水坑派往。

3.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

消防用水由基地周边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供给基地的消防系统使用。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16MPa。按同一时间内一次火灾次数设计。消防用水量标准,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灭火持续时间按2小时计;喷淋系统用水量为50L/s,喷淋系统灭火持续时间按1小时计。一次火灾同时用水总量为130L/s(其中喷淋系统用水量50L/s)。在屋顶设置消防水箱间,内设容积足够的消防水箱。高位消防水箱间应通风良好,不应结冰,当必须设置在严寒、寒冷等冬季结冰地区的非采暖房间时,应采取防冻措施,环境温度或水温不应低于5度。高位消防水箱的出水管应保证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能被全部利用,水箱出水管上需设置旋流防止器。消防水泵出流量为设计流量的150%时,其出口压力不低于设计工作压力的65%。消防水泵泵轴的密封方式和材料满足消防水泵在低流量时运转的要求。消防水泵流量监测装置的计量精度为0.4级,最大量程的75%应大于最大一台消防水泵设计流量值的175%。消防水泵压力监测装置的计量精度为0.5级,最大量程的75%应大于最大一台消防水泵设计流量值的165%。消防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上设置压力表,压力表直径不小于100mm,并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管道与消防水泵进出口管连接,并设置关断阀门。

3.6集水坑设置

3.6.1地库地面冲洗用排水集水坑

为了满足地下车库的使用通常设置地库地面冲洗集水坑,手机冲洗所产生的废水。需要注意,如果低下存在修车厂设置专门的牌友措施,不能直接将其排放到积水坑内,通常在车库的一个防火分区设置一个或者两个集水坑。冲洗用排水集水坑通常设置2台排水泵。一般冲洗水量小,对于集水坑数量的影响不大,只要满足日常使用就可以。

3.6.2设备用房排水集水坑

当前地库功能越来越多,面積越来越大,设备用房主要包括消防泵房、生活水泵房、热交换站等等,均需要设置一定的排水集水坑。消防泵房以及生活给水泵房中设置集水坑的目的在于防止被淹,因此在设计中要取较大的排水量值,通常为40m3/h;较大,在集水坑中设置2台排水泵,双泵交替启动二次投入互为备用的运行方式。

3.6.3地下室污水设备排水集水坑

当前很多建筑中存在下沉庭院地,要根据要求设置污水集水坑,与普通的地下室集水坑相比,污水设备集水坑有以下几方面不同,第一,要设置专用的排气管,将臭气排放到室外。第二,集水坑盖采用密封型,防止臭气漏出而影响居住环境。第三,潜污水泵的选型上存在不同,主要原因在于粪便污水中存在固体的杂质和沉淀物,因此要选择自动搅匀型。地下室污水设备集水坑设置2台排污泵,互为备用。

结语:

综上所述,给排水工程由于对后期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其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有关单位需要加强对于建筑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同时设计师可以根据现有的给排水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给排水工程建设的高效性并保证其质量,从而更好的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官泓.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7,000(017):174-175.

[2]汪明,杨合.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00(016):1-4.

[3]张松.浅析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000(012):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