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孟佳丽
姓名/沈雯馨星座/摩羯座职业/“当下频道”创始人
美国洛杉矶一间产房外,沈雯馨和团队已经快36个小时没合眼了。
为了拍摄一位美国代孕妈妈A my为一对中国伴侣产下孩子的全过程,沈雯馨主动申请在现场做翻译,才得到拍摄机会。从破羊水到生产,镜头在医生、代孕者、孩子之间迅速切换。这段拍摄素材被用于内容视频频道“当下频道”2019年的年度特别企划中—这一年的主题是“代孕”。
“当下频道”是沈雯馨2016年8月所创立的一个新兴内容视频频道。在B站上,它的简介里写道:“用视频启发不同青年圈层的好奇心、感知力和同理心。”
代孕在美国是合法议题。客户只需要支付费用,并拟定双方认可的合同,就可以通过中介找到愿意代孕的女性。越来越多有代孕需求的中国人因此奔赴美国。
“代孕”是怎么回事—这是沈雯馨好奇的问题。2019年年初,沈雯馨带着团队在美国待了一个月,跟拍了三组代孕人群。从促排到受精卵的形成,到人工受孕、如何植入人体,再到最后的生产……他们与不同的跟访对象一起记录下整个受孕到生产的过程。
代孕只是这支年轻团队所关注的众多问题之一,除此之外,在斯里兰卡卖宝石的中国商人、在韩国东大门做直播的买手、一支爆款雪糕的诞生等话题,都是“当下频道”的镜头聚焦的内容。
沈雯馨是上海人,因为偏科,她在高一就作了出国的决定,那时高中留学潮刚刚兴起,每年到美国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还不到100人,沈雯馨是学校同届学生里唯一的中国人。
2012年大学毕业时,美国金融危机尚未平息,没有什么好的工作机会,于是沈雯馨回到上海,先后在德勤和一家港资社会企业任职。工作3年后,她再次离开,陪丈夫前往美国读书。
“全职太太“的身份让沈雯馨的生活慢了下来,每天运动健身、买菜做饭,这段“闲暇”的时光也让她可以停下来反思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要去哪里,“视频在当时给了我一个生活上的支点。”
2016年,papi酱走红,罗振宇以2200万元拍下其天价广告。短视频平台的关注度也在同年暴增,各类内容创作者涌入赛道。沈雯馨也察觉到了这个机会。
彼时,YouTube的短视频内容已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中国的短视频内容还停留在模仿papi酱的变速搞笑类阶段。沈雯馨想做一些不那么沉闷又能沉淀价值的内容,“当下频道”由此成立。
频道创立初期,受经费所限,题材主要以上海本土内容为主。上海的老房子、永康路拆迁、人民公园相亲角……这些都是早期“当下”记录过的话题。那时团队只有沈雯馨和两个实习生,为了养活两个实习生,她在拍视频之余还靠“写PPT”赚过钱。“我的父亲是个商人,他从小给我的教育就是你有什么能力做什么事情,尽量不要借贷,现金是王道。”沈雯馨说。
2016年11月,“当下频道”接到了第一个商单,之后伴随着短视频的飞速发展,公司也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团队扩大、器材升级,视频内容也不再仅限于上海。“继续往前走的的时候,我们就回到了反思的问题:‘当下究竟是什么?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以及最后要去哪里?”這几乎是每个内容创作团队都要面临的拷问。
那时,团队观察到健身餐正风行,“卖草”成了门红火的生意,沈雯馨和团队做了一个视频,关注新天地商圈的一盒色拉为什么要卖98元。他们请来沙拉店的老板娘,解析一盒沙拉背后的成本结构和商业模式,这让沈雯馨意识到消费也许是个很好的选题方向。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下成长起来的,当你再问我们是谁的时候,你只要去看,我们在什么地方花钱,在什么地方花精力,在消费什么,其实就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定义你是谁。”沈雯馨认为,在过去,主流和非主流有着清晰的划分,但是资讯爆炸后,信息分发的渠道去中心化了,年轻人不再以主流与非主流划分,而是变成一个又一个圈层,并且这些圈层并不一定是割裂的关系,有时它们是重合的。
“我就是希望能通过报道当下的消费现象,最终来探讨‘我们到底是谁。”沈雯馨说。
沈雯馨曾经在上海的传统媒体实习过,跑的是老牌的热线栏目,工作内容就是写快讯。当时因为在报道里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她被编辑批评过,因为新闻快讯只要事实,不需要观点,“现在很不一样的一点是,你做自媒体没有观点的话大家就不会看了。”
在大学里,沈雯馨学的是经济与社科相关的交叉学科,会涉及到人类学的内容,在沈雯馨看来,人类学的视角奠定了她看问题的价值观,即以一种疏离的方式看问题—让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让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这也逐渐成为“当下频道”看问题的视角,“让你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多一些疑问和好奇,对特别不可思议或者不可理喻的东西也能觉得OK。”
然而,这也带来了创作上的“风险”。关于代孕的《外包的生命》三集视频发布后,在哔哩哔哩的评论区,沈雯馨收到了近2000条评论,其中不乏激烈的声音,认为他们没有展示出代孕的残忍性,指责他们在为代孕背书。
“代孕这个话题,我们的评论区非常血腥。”沈雯馨说道,“观众会把报道代孕和支持代孕、合法代孕是不是强迫代孕这些问题混在一起。”
但这些评论同时也给了她一些反思:“当时我们代入的是买方角色,是更精英、更优渥的那个角色,没有更好地代到卖方的角色身上。这是有点醒我的。”这也让她在之后的创作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平衡报道,“有成长是好的,总比不知道自己有盲区来得好。”
如今团队规模逐步扩大,沈雯馨把更多精力放在运营和商业化上,“我今年30岁了,是团队里年纪最大的。我现在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更好地帮助团队成员创作,帮他们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我觉得能够做到帮助别人实现价值从而创造价值,就是我现在的定位跟成长吧。”
Yi YiMagazine
S Lucia Shen
Yi:你经历了好几个转变的节点,职业上的还有人生上的,现在回顾起来,有后悔的时候吗?
S:没有,不可能调整的。我觉得如果让我再做一次选择的话,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会做得跟现在不一样。我的不同可能是在于,其他人站在一个A点,他可能是ABC这样往下走。我的话,就是乱七八糟的点,分布在各个地方。但是那些点,你再回过头看的话,每一部分都没有浪费。我之前做的跟投资、资讯有关的事情,跟现在做自媒体,虽然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它们也有沉淀在现在的内容中。大学里学到的人类学的方法论,现在我也有用到视频制作的公式里。所以,我觉得每一步都没有浪费。
Yi:让你印象较深的一个人类学观点是什么?
S:之前看过一本书很有意思,名字我忘了。它讲到,人类的婚恋一直都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放在动物界,就是一个求偶的过程。当我们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以后,它讲的就是社交媒体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求偶方式,以及如何重塑我们的仪式感。比如以前是写信、写情书。现在美国青少年就是在Facebook上把两个人的状态改成“in relationship”(交往中)。如果没有改的话,证明这不是一段正式的关系,我们还不是男女朋友,而改了就代表一种仪式感。你会看到这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媒介在改变我们的仪 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