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本文源于《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主要以正在进行的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安宝广场改造项目为例,从安宝广场的背景研究入手,发掘其存在的现状问题,收集周边市民对其反馈意见,深究如何更好地让广场发挥其更大的使用价值,构建稳定的公共开放空间并融入到小城镇环境中。结合这些问题,在现有的基底上,做到较少的破坏稳固的环境,利用已有的活动空间,满足周围人群的真正需求,这将是一项新的设计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改造;广场空间;以人为本
1、项目的研究背景
安宝广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于2003年建成,占地约2.38万平方米,是整个镇中心区1.45平方公里范围内,唯一一个集市民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地广场。广场呈四边形,四面环路,场地西侧为新兴路,地块长约150米,北侧为育才路,地块长约170米。广场主入口设置在西侧新兴路上。
广场之所以命名为“安宝广场”,是因为横街镇是抗日名将陈安宝故里,他是中国抗战牺牲军长第一人,2014年9月,陈安宝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 广场东北角设置了陈安宝纪念馆,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故广场以此人为命名。陈安宝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横街镇的文化烙印。
2、项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安宝广场改造前整体布局呈“九宫格”式(图1),将场地划分成九个区域。每个区域又是各自独立且形状不一的几个小广场,由横、纵向园路串联起来形成各个节点。广场上的绿地区域被一圈环形水系,分割成南北两块小型绿地。广场的主轴东西向,轴对应点是一个高7米左右的无字纪念碑,坐落在地势较高的中心广场上,整个广场主要以“瞻仰”为游线。
(1)小型跌水喷泉
(2)构筑物展示广场
(3)陈安宝纪念馆
(4)主入口广场
(5)中心无字碑雕塑广场
(6)下沉式喷泉
(7)四个门洞构筑物水泥广场
(8)半圆形台阶式看台
(9)公共厕所
广场上大量的水泥、钢材等塑造出多种不同的构筑物和雕塑,有“展翅”避雨棚、“V”型胜利手指雕塑、铜马雕塑、水泥门洞(图2)等遍布九个区域。这些构筑物多设置在节点中心位置,形状迥异,且笨重厚实,占地面积大。
广场地势东低西高,南低北高,中间高起。西面主入口处相差0.36米高差,主入口开口长45米,设置三级台阶与花坛的组合搭配。广场最高处在南边的半圆形台阶式看台,共13级台阶,每级梯高0.15米,总高1.95米,目前无有效的安全护栏。广场最低处是东面的圆形下沉式喷泉,下沉6级台阶,低0.6米,周边圆形道路通道较窄。
综上所述,安宝广场用于人们停留活动的区域面积有限,不足于总面积的25%,现有的广场面积满足不了周边市民的使用需求和,大量的节点硬质空间由于构筑物和雕塑的占据鲜有人去,导致空间浪费;并且现有的构筑物利用率不高,高低不平的节点及看台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广场的使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镇市民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这些都是该广场亟待考虑和改造的问题。
3、项目的改造原则与具体措施
本次改造的安宝广场环境以小镇整体民国风格为背景,以“全民、健康、活力、趣味、阳光、生态”为设计定位,打造宜居、舒適、休闲的生活空间,遵循三大原则:
一是景观环境改造需因地制宜。
二是结合当下使用人群的需求,“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三是融入多元化、多层次、多诉求的需要。
实施十个具体措施:
(1)功能分区(图3):改造前划分不清晰,导致空间闲置无互动;设计根据广场新功能,重新划分区域,划分活动人群常态化健身空间,增加老年人、儿童活动区、林荫休闲区、多种舞池区、健身跑道区、集散活动广场区、风雨长廊学习区等多元化互动空间。
(2)广场:改造前广场空间分割散,使用紧蹙;设计增加活动空间,利用原有的硬质区域,将原有植物种植区域保留,局部扩大的广场范围内乔木,就地保留,形成树林休闲区。增大广场至35%以上,化散为整为千人活动广场。考虑不同天气状况下的使用情况,设置风雨文化长廊。一是考虑到镇集中活动的需求,设置开敞的多功能广场,不定期举办赛事、会议、广场舞、瞻仰等大型活动提供场所;二是分散小群体特有片区,诸如老年人锻炼、儿童娱乐等。
(3)广场主入口:设计不人性化,无残坡,且台阶局促,花坛踩踏严重;设计加宽主入口台阶梯面至600mm,降低梯高至120mm以下(图4)。并在有高差的入口增设无障碍通道。
(4)次入口及园路:改造前,广场四周环路,周边绿化和路面被人和非机动车破坏严重;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次入口的位置,在四面均设置入口通道,在人走出最多的地方增大入口面积,保留原有乔木保持林荫;并在广场上增设连续并环通全园的长达450米的红色塑胶慢跑道,增强绿色健身理念,迎合户外健身的需求。
(5)水系:改造前呈细长条状,环通四周,分布过于均匀,水位干涸无变化;改造后将规整水体,局部填埋,在陈安宝纪念馆文化区域保留水体,尽可能打开水域面积,使其成为广场两个功能区的景观衔接,营造适地有水的环境氛围。
(6)现有构筑物:利用率不高,样式单调,且存安全隐患;设计拆除部分单调构筑物,一部分改造样式,另增添一些功能多样化的景观园建,诸如:风雨长廊、文化墙、微故事门洞等。
(7)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前服务设施缺失,原有公厕布点不合理,位置偏远,且样式陈旧;设计上重新选址,把公厕坐落于竹林中,既自然吸附又很好的隔离视线,同时,引入当地龙头企业的智能卫浴设施,将公厕建成首个智能生态公厕,既让地方企业回馈百姓,又给公共服务设施带来新概念。在安宝广场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增加非机动车停车位和智能小卖部,提供充电、报刊阅读等功能。
(8)绿化种植:改造前广场无主景树和烘托氛围的造景树,植物层次单一,大部分是常绿树种;在现有场地的基础上,设计注重植物的保留与优化。保留原有绿化种植区域,最大化利用现有树种,调整落叶与常绿树种的搭配种植。在广场适当营造东、南、北三面微地形,不仅隔离道路的干扰,也给广场空间视觉上带来缓冲。预留疏林草地空间,点种主景树,诸如:银杏、榉树;在轴线上选种造景树,如樱花、桂花、海棠等;同时营造丰富的水景植物,在桥头延伸绿植,种植造型树五针松等,丰富植物层次,尽可能做到四季有景可观。
(9)亮化照明:改造前广场照明无系统设计,只有中心广场一个高杆灯;设计考虑夜晚休闲娱乐的使用,在入口广场处增加艺术照明灯具,在慢行跑道两侧设置庭院灯,观赏性乔木下设置射树灯,同时在一系列活动区设置景观照明灯。亮化工程的设计来提升广场的夜间使用率。
(10)标识系统:改造前广场上室外家具不成体系,座椅形式多样,有成品的石坐凳,也有水泥座凳、简易木座凳,另缺少广场系统导示牌、标识标志以及警示标示等;设计增加了大量可座设施,圆弧座凳、长廊、树池座凳、多彩条凳等,供周边市民可以停留、驻足、活动等,这仅仅是一方面,还为该广场量身定制了统一的系统性标示标志,既作为景观艺术品,又作为学习指示标识,为广场增添活力和趣味性。
4、项目的改造成果
安宝广场于2017年8月中旬开工,至今历时1年的改造工程即将收尾,各区域已投入试使用。整个安宝广场的改造设计,旨在满足使用人群的真正需求,改造前后(图5)的安宝广场,在人流及使用率上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也得到周边市民的一致好评。
安宝广场改造成果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方案设计的深思熟虑,还与施工质量和技术工艺,以及后期维护管理息息相关。在施工设计上,制定改造施工导则和实施手册,为环境重塑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
(1)入口环境的重塑:增加安宝广场形象LOGO,材质选用2厚铝板定做LOGO字,外饰面与颜色同主题雕塑金色,基座采用20厚600X600灰色烧面花岗岩贴面,字高约950mm。
(2)广场空间的重塑:广场统一标高,入口处设置林荫休闲区,地面铺装以引导式线条为特色,大面积采用灰色调900×300×50烧毛面花岗岩,以深灰与灰色3:7比例打破广场的空旷感。
(3)健身跑道的重塑:跑道宽2.4米,13厚红色塑胶地面铺装;两侧设置300×300×50灰色烧毛面花岗岩收边,全长450米。
(4)智能生态公厕的重塑:占地约150平方米。公厕设计打破传统密封式设计,将公厕融入环境中,用密植绿化净化空气。
(5)儿童活动区的重塑:在主入口右侧设置活动区,增加儿童活动器材和健身设施,沿空间一圈尽可能多设置软质、易于攀爬的座凳供看护休憩。50厚玻璃钢定制坐凳,采用鲜艳的纯色系列。地面采用13厚素色(灰色、淺灰色)塑胶地面铺装,形成色彩互补。
(6)亮化照明的重塑:入口设置5个景观灯柱,广场中心设置3个高20米的高杆灯,重要园路每隔30米设置1个3.5米高的庭院灯,光照半径空缺处设置0.55米高的草坪灯,在重要标识雕塑底部设置射灯,根据需要选择白光、暖光。同时在广场四周还设置音乐点,以供广场舞和广播的需要。
(7)标识系统的重塑:标识系统的设计不仅满足导向性,还紧扣爱国教育主题,将安宝广场打造成为党建、廉政、国防教育以及家风家训宣传的示范建设样板广场。设置建党历史历程墙、党员展示微故事、一村一特牌、清正廉洁书、文化宣传廊等,塑造一个个可学习的精神榜样。
结语:
为了确保更有效的契合小城镇发展,环境改造前进行全面的、有效的深入调研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是有必要性的。改造设计不是纸上谈兵,闭门画图,更不是全盘否定,推翻重新建设,也不追求短平快的节奏,更不提倡设计千篇一律的拿来主义,而是针对环境本身所处的角色有的放矢的功能重组,对一些浪费空间、设计模式单一的场所进行改造,保护和保留现状基底,较小的二次翻新,最大化的利用原有资源,在功能整合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安宝广场的环境改造仍有很多的不足,环境改造这条路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这是小城镇改造进程的必经之路,也是深化设计“以人为本”时代的必然产物。立足生态,立足地域,立足人文,将主观感性设计转换成客观事实需求,才能不断地带动小城镇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新华网[引用日期2015-04-14]
[2]陈荻,邱冰,刘滨谊.基于分层思想的小城镇公园有机更新模式探讨——以上海黄兴公园改造方案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04):153-157.
[3]郑慧.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城镇公园改造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赵倩,上海柒合城市家具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