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梁莉莎
摘要:棒垒球运动是一项讲究礼仪的运动,为更好实现学生的有序性、有礼仪、有精神等德育目标,我校积极推广棒垒球运动项目,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棒垒球运动;德育渗透教育;运动项目的价值
通过学习棒垒球传统文化和练习棒垒球运动,可以赋予青少年选手多种优异品质。在礼仪礼貌方面,除了个别部分的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之外,基本都可以做到处处有规则随处有礼仪。
下面结合我校的棒垒球运动实践,谈谈基于体育与健康课新教学模式下棒垒球运动队(社团)德育渗透的策略探究。
一、棒垒球运动传统礼仪
(一)球场礼节
棒垒球被人们称为“绅士运动”,因为它既要遵守规则还要懂礼仪。在棒垒球当中如果不懂礼仪是不会当作棒垒球人。第一次接触棒垒球的运动员,首先要学的就是棒垒球传统礼仪文化。
(二)脱帽礼仪
棒球帽是棒垒球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器材(装备),比赛或者训练中棒球帽可以为运动员遮挡阳光,使其更好投入到比赛或训练中。棒球帽也是这项运动的一个标志性物品,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遮阳,还是守备人员在接高飞球时的参考物,特别是对外场守备员接后高飞球起到很大作用。在学员初次接触棒垒球运动时,教练员要教运动员如何对待棒球帽以及棒球帽的使用方法。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因为个别队员的错误动作或者战术安排等原因暂停训练和比赛时,球员应该把棒球帽摘下拿在手中听教练员的讲解,听完后应致谢并戴上帽子回到原位继续进行训练或比赛。
(三)赛场礼仪
一般情况下,同场竞技中战况激烈,但是任何一支尊重对手、尊重规则、尊重裁判、尊重球场的队伍都值得拥有“道德风尚队伍”的美名。在棒垒球运动的比赛中,两支队伍的休息区按照棒垒球运动独有的“攻一守三”规则进行分配。比赛开始之际,需要双方队伍先列队互相致意,进攻方站在本垒至一垒方向一侧列队,守备方则是在本垒至三垒方向一侧列队。在裁判员的指引下,双方队伍从所在的垒线位置走进场内面对面站成两排,相互脱帽鞠躬致意或脱帽握手致意。在比赛中,进攻方进入击球区时需向司球裁判行举手礼或鞠躬礼,防守方在进入球场时应行鞠躬礼,如遇有争议或抗议不公时应由教练员去交涉,教练员在裁判员前理应先脱帽示意,再表述抗议内容。比赛结束后双方队伍一样需要列队站在各自垒线方向的位置,在裁判员宣布比赛结果后,两列队员互相走向对方休息区方向,行交叉击掌礼;到达对方休息区位置,站成一列向对方教练员脱帽鞠躬致意;再走向本垒板位置面向记录台和观众席向所有的裁判员、观众脱帽鞠躬致意;接着回到自己队伍休息区前面向我方教练员脱帽鞠躬致意,转身面向场地内脱帽鞠躬致意;最后向自己队员脱帽鞠躬致意。这些礼仪都是给予每支队伍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和场地最高规格的敬意。
二、棒垒球文化渗透与人才培养
(一)新模式下(教会、勤练、常赛)的文化渗透
通过学校棒垒球运动队(社团)每周两节社团课和每日放学后的训练时间,除了传授基本技术之外,让参与了棒垒球运动项目的学生都能认识和了解棒垒球的底蕴,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学会运用自己所学所练的基本技术,结合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发挥出个人水平,在实战中不惧对手,团结互助、顽强拼搏,队员们可以感受到团结力量、感受到奋力追赶的力量、感受着拼搏的力量,这些都是新时代孩子从未感受到的体会,但是在学校棒垒球队(社团)中就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自己,它对培养锻炼敏捷的思维、灵活的头脑、准确的记忆、坚强的意志、果断的风格、谦虚的态度、品质、心脑较长时间抗疲劳的能力,心理的抗压能力和临危不惧的风度都有很高的价值。
(二)垒球运动的人才培养途径
学校棒垒球队(社团)以软式棒垒球运动项目为载体,以体育推广课、社团课为教学主体全面推展,集优秀球员作为学校代表队,培优扶差,提高棒垒球队(社团)整体实力,人才培养主要途径如下:
A.防守基本技术教学、防守配合战术教学(内场配合、外场配合、全场配合)。
B.进攻基本技术教学、战术球教学、战术配合教学、跑垒技术教学。
C.队内分组教学比赛,与校外球队交流比赛。
D.寒假和暑假组织队伍参与冬训、夏训等活动。
E.制造条件和机会,组织队伍外出参与各种棒垒球赛事,提高学校棒垒球知名度。
F.组建全校、年级及班别之间的项目小社团,打造各年级之间的棒垒球联赛。
学校垒球队从棒垒球社团中挑选优秀运动人才,以校队形式发展,利用课间操时间和放学后一小时的垒球专项技术训练与学习,提高我校女子垒球队队员垒球运动技术,打造出一支具有学校特色的女子垒球队,成为我校体育特色品牌项目,提高我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市队、省队提供优秀的女子垒球运动员,实现体育与教育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召娣.软式棒垒球对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探究[J].当代体育,2021(21):1.
[2]郭炎林,韩乾乾,夏慈忠.“足垒”与“手垒”在棒垒球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