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工科背景下测绘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胡超 赵兴旺 吕伟才

摘要: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了增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指引,文章从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与时代内涵出发,分别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特色专业的专业思政建设框架、教学具体实践和应用评价体系,旨在测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总结的同时为其他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测绘工程;课程思政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世界百年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大局,党和国家迫切需要为高等教育模式开新局。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培养人才为核心,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润育拔尖人才的效果。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各高校相继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由于缺乏可以用来效仿的、典型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案例,各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进程参差不齐,效果不尽人意,在新工科背景下,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视角,对特色专业思政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高校特色专业思政建设提供宝贵借鉴。

一、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与内涵

(一)课程思政实施的时代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浪潮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将发生重大的转变。高等教育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指导与人才储备,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历史方位也应该做出重大调整。在高等教育的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着核心地位,专业教育为育人主要载体。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属性,仅仅依靠其灌输式的植入是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思政的时代内涵

1.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本质上仍是一种教育,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是我国优良的育人传统。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素质为本,应该注重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统一,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党和国家在我国教育发展规划中,深刻回答了这一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遵循。因此,立德树人即是课程思政的本质,亦是教育的本质。

2.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的概念是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工程,在不同时期这种协同存在三种形态:如盐在沙的混合,如盐在水的融合以及最终的如盐在酸中的化合。我们追求的是形成稳定“化学键”的化合形态。由此,课程思政应运而生,它在研究专业课与思政理论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很好地将两者融合进每个课堂,贯穿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一步,在“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中,引领学生成为祖国可造、可用之才。

3.课程思政的结构是立体多元。课程思政标志着教育结构的变化,课程思政旨在构建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三位一体育人架构,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由于种种缘由,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很难把握这三种育人目标的尺度,导致三者之间的关系断裂。课程思政的提出再次对三者统一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遇到的根本问题,深切体会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感受,从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专注于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的提升,以理性认识能力来促进价值观念的植入与稳定。理性认识能力的提升得益于普遍、客观知识的教授,以此来推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也正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三位一体架构的构建。

4.课程思政的方法是显隐结合。课程思政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现有大众课程的教学体系有机融合,实现显性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具体来说,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在于,通过教育模式改革将四个全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五位一体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通识课及专业课的知识和技能传授遥相辉映,融为一体,借助言传知识的显性教育来助推默会知识隐性教育的发展,使思政理论落实到各类课堂的细微之处,无形无色又无处不在。

5.思政课程的思维是科学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落后意味着在外交上付出惨痛的代价。为了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力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必须树立科学和创新的思维。首先,树立科学的思维在于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主义方法论去看待和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复杂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动态多变的环境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和立场去看待社会中各种鱼龙混杂的观点,构筑起牢固的思想堡垒。其次,课程思政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去浇灌,以新思維开发新方法,以新方法孕育新时代人才,实现课程思政的快速有效发展。

二、测绘专业思政建设路径

测绘工程相关信息早在甲骨文上就有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测绘诞生于清朝时期。随着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发展,测绘学科已经形成一个多学科融合与交叉的综合型学科体系。发展至今,我国共有约200余所院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各院校依托地方特色和高校办学定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测绘专业集群。为了响应国家立德树人育人号召,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依托学校矿业办学特色,对测绘特色专业的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完善的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相结合的育人体系。

(一)特色专业思政建设框架

为响应国家号召,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在学校的正确指引下,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就专业思政建设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专业课程思政整体框架。

1.注重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承担专业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负责专业课程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标准制定、课程绩效激励机制建立、课堂教学督导等主体工作。依托“三融合、四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加强理论课堂思政、实践课程思政、课后辅导思政相融合。

2.革新课堂教育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发挥专业教师“排头兵”和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作用,守住专业课课堂“主渠道”,耕好课程思政“责任田”。以“三个不合格”红线革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层面优化教学进程,拓宽课堂组织形式,智能化线上线下课堂,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课堂的高效演绎,形成“人人乐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3.挖掘专业思元素,建立思政元素阵列和资源库。以教育部新工科教学改革示范项目为抓手,注重项目式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注重内容建设,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珠峰测量、北斗系统等典型思政教育元素,构建测绘类专业课程群协同思政育人体系,绘制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矩阵图,避免思政元素过分集中化和重复化。

(二)特色专业思政建设教学实践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联系极为紧密的工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能力的优秀测绘人才,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赋予的时代责任,迎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测绘工程专业从教者积极汲取新时代给予的资源,整合专业知识架构中的思政资源,并探索学生乐于接纳的教学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1.深挖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测绘科学技术为多个大国工程保驾护航,例如“北斗三代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组网的完成和2020年珠峰测量的顺利完成等。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有机融合的问题。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堂,依托测绘类专业知识,通过讲解重要测绘事件和重大科技突破,充分挖掘测绘行业中有代表性的思政资源,打造阵列式的资源库。例如,通过多媒体等多形式的教学手段讲解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并完成全球组网的伟大发展历程,将北斗人吃苦耐劳、迎难而上和乐于奉献的个人精神凝练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科研中不畏艰辛,追求卓越,树立科技报国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做好价值引领。由于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隐性特性,为了避免专业知识讲解与思想植入相孤立,学院专业教学小组引导专业课教学老师归纳提炼专业课中的思政精神表达元素,并对标配套的思政教学实例,形成一整套的课程思政教学矩阵库,另外,开发慕课、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使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

2.整合教学实践环节中思政资源。

为了服务全国经济与当地经济发展,测绘专业必须培养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实干型人才。学院建有“矿山采动灾害空天地协同监测与预警”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矿区环境与灾害协同监测”全国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資源平台,在淮北烈山区建有得天独厚的“3S”综合实习基地。借助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我们在亲身示范仪器操作的过程中,深挖仪器制造研发艰苦历程,回顾老一辈测绘人艰苦卓绝的光辉事迹;另外,由于测绘行业对精度的高要求,学院教师在实践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和习惯工匠精神,培养精益求精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学院还与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将学生实习代入“实战场”,形成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在认同企业文化中提升民族和国家认同感。最后,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测绘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形成了完善的学生参赛的鼓励与激励机制。为了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学院现已形成了一整套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结合实践活动与创新创业的思政教学模式。

(三)特色专业思政建设应用评价

本专业思政考核评价方法和机制建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培养“全面人”为导向:(1)分别从学生发展视角、教学成效视角和课程建设视角开展评价活动组织,发挥学生思政素质发展评价的主体作用,开展常态化、阶段性、总结性评价;(2)在评价机制构建过程中评估课程设计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和学生长期发展与反馈,思政教学能力评价机制全维度覆盖三全育人的方方面面;(3)从学生思政素养发展评价、思政教学能力评价、以课程为单元的课程评价等多方面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专业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联动学院其他专业,培养学生爱国爱岗、服务祖国情操,学生主动到西部、海外等艰苦地区与行业工作,用人单位评价本专业学生“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安徽理工大学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测绘工程专业自探索专业课程思政道路建设以来,无论是在专业体系构建,还是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层面,都收到了不错的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三、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对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改革,它要求其他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同心同行,强化课程思政入脑入心,探寻专业主导与思政引领的结合点,达到思政之“盐”不着痕迹融入专业之“汤”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启明学生心智。在新工科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依托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全国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平台,不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课程,践行“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的育人指引,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办学特色和富含专业属性的专业课程思政之路,为其他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2]郭楠,王婉霞,程昀.课程思政视域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初探[J].公关世界,2021(14):105-106.

[3]李博峰,杨玲,葛海波,杨哲.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三全育人”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21,7(29):185-188.

[4]陈伟.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方位:分析维度和变迁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03):1-8.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4.

[6]杨金铎.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21.

[7]王青.课程思政背景下面向未来的课程建设[J].物理与工程,2021,31(05):3-6.

[8]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9.

项目信息:安徽省教学示范课程(2020SJJXSFK0916);安徽省教学示范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2020SJJXSFK0916)。

通讯作者:赵兴旺,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