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初中生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增强文化素养、继承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引导初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是语文教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前初中生在阅读经典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无兴趣、无目的、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等。而经典名著浩如烟海,为了防止阅读的盲目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仔细遴选经典名著推荐给学生,同时介绍科学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及时回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增强阅读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名著导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应成为一种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部分“名著导读”,该部分列出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精选名著书单。但是,由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老师不可能抽出太多的时间帮助学生阅读每一部名著;初中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多、门数多且知识储备不足,也不可能自觉阅读每一部名著并彻底领会其精妙之处。所以需要教师重点遴选、施以引导。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初中生认真阅读这一书单上列出的部分经典名著,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如果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充分掌握经典名著的要旨,则必然会从中受益。如果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当,不仅可以完成教材提供的阅读书单,还可以在原有书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阅读,形成科学的导读观和阅读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一、名著导读教学现状
(一)名著导读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
名著导读作为一种策略已经被许多中学教师采用,在知网检索能够发现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师都能认识到,仅仅依靠语文教材不可能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经典名著以其独特魅力吸引广大学生,经典名著的语言美、情景美、逻辑性、思想性等特点决定了其相对于其他教学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根据笔者对北京市十七、十八中学等学校一线语文教师的调查,90%的老师会在单元教学完成之后布置名著阅读作业;百分之75%的老师会在学生完成名著阅读作业后预留专门的时间精讲精练;70%的老师曾经嘱咐家长购买经典名著并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欣赏经典名著的方法等。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的大环境已经得到重大改善。名著导读不是“选修”,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名著阅读教学曾多次三令五申要求老师们贯彻实施,许多权威专家也多次强调名著导读的重要作用,广大家长也希望孩子多读经典。由此看来,名著导读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公众认可和社会广泛支持。
(二)名著导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名著经典片段的灌输,对学生扩展名著阅读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即便有时候安排了学生名著阅读任务,也往往缺乏明确的导读要求,使学生陷入漫无目的阅读。还有的老师抽出大量时间给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名著讲解,偏离教材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逐步改革,现不仅要求学生成绩,还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死板、教条、僵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下会导致学生丧失名著学习主动权,形不成自己的习惯和思路,在名著阅读中遇到许多困难等。还有的老师在导读过程中,没有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名著本身往往字数较多、篇幅较长、表达含蓄晦涩,初中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学生没有阅读兴趣,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就会造成非常大的阻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对学生本身而言,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也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还有的是因为父母的压力而被动阅读,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名著阅读。虽然也有少部分人喜欢名著,但又不知道哪些该读不该读,不懂得如何阅读,抓不住名著蕴涵的精神要义。综上所述,现在初中语文教学在名著导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将名著当作十分重要的部分给学生讲解,名著导读的实际效果比较差,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仅是应付考试。
二、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一)抓住兴趣点,引导学生热爱阅读
爱阅读首先要感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阅读的工具,学生阅读量的多少、能不能深入阅读取决于其阅读兴趣的大小。由于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喜欢阅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经典名著中找到一些可能的兴趣点,然后仔细观察这些兴趣点是否能引起大多数学生共鸣。倘若学生认可这些兴趣点,这说明教师导读是基本成功的;倘若学生并不认可或没有形成阅读动力,教师则需要调整阅读目标,重新寻找兴趣点。在名家经典著作中,有许多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在自主自觉的阅读中寻找这些细节,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策略。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节课,可以让学生回忆并描写幼年有趣的事情及心理活动,然后再讲解课程。使学生无形之中领悟鲁迅先生的童心世界。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老师课堂反复解说而感觉到枯燥;再如《热爱生命》这节课,可以让学生阅读《老人与海》,让学生感悟主人翁的心理活动,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再比如在讲解《水浒传》片段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中给大家播放电视剧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片段视频,激发学生对于这部名著的兴趣。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名著的阅读,就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增加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二)建立阅读环境,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海量阅读需要有安定和谐的环境和能够自主安排的时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学生本人合理的规划时间。教材给出的书单虽然都是精选后的目录,但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存在。只有阅读自觉、环境适宜、时间合理才能够完成全部名著的阅读。由于现在的初中学生学习任务普遍较重,在名著阅读过程中,经常会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一本篇幅较长的名著。而且,名著中也会有一部分词句及相关内容晦涩难懂,导致初中生产生阅读障碍而无法完成全部阅读。此时,老师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创造有利于继续閱读的环境。例如阅读61万字的《红楼梦》,短时间内读完必然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达不成精读的目的。由于教师不可能逐字逐句对学生讲解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个阅读计划,鼓励学生排除困难把书读完。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只要学生能够坚持进行阅读,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在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名著阅读时,学生也可以先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名著的网评,对名著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有简单的了解。进行名著的阅读时,大脑的思考力会非常活跃,需要一个持续安静的环境。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指导家长为孩子阅读名著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要把孩子阅读名著当成“看闲书”而加以制止。
(三)指导阅读方法,有针对性提升學生阅读素养
针对名著导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速读、精读或细读。虽然学生的素质各有不同,但无论何种方式只要坚持读完就会有所收获。科学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用合理的规划拓展阅读的范围,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大的阅读效果。教师应该熟悉和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有的放矢为学生制定适宜的阅读目标,选择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目标太高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容易完成,方法僵化容易找不到名著精髓,从而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还会挫伤积极性。目标太低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任务,但无法令学生汲取名著精华,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例如名著《三国演义》,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要只是注重故事的细节,要考虑到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对于曾经读过该著作且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我会要求他们逐字逐句细读,最好给每页都写出文字注释,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从而实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对于首次阅读该著作的学生,我会引导他们进行重点章节或片段精读,我会提前遴选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内容,给学生分配详细的阅读任务,提出详细的阅读要求,最终实现阅读目的。
(四)组织名著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组织阅读活动是名著导读的常用方法。不少教师采用“读书会”“话剧社”“剧本杀”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领悟经典名著,有条件的学校还把这些活动搬上荧屏并在互联网上大肆宣传,取得了一些对学校和老师有利的宣传效果。但是这样做未必对学生有利,导读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如果老师“选材不当”“组织方法不当”,或一直让学生进行的枯燥阅读或参加毫无兴趣的组织活动,那么很有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老师需要具备灵活的组织能力,运用各种方法或创新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快乐,产生获得感,欣欣向往之,就能提升名著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指导阅读《西游记》时,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实现阅读目的。我的做法是:先给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固定的时间开展阅读,读完之后让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内的情况,对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挑选,挑选出来的片段编成话剧或小品形式在课堂之中给其他同学进行表演,观看表演者认真点评提出建议,参加表演者写出心得体会,营造一个互相帮助阅读的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对名著的整体和部分都能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教改的逐步实施,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培养初中学生提升语文综合水平,增强经典阅读能力,拓宽阅读范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名著阅读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的重要性,广泛搜索、辨别、推荐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著作,充分考虑阅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预案,帮助初中学生树立科学的阅读观。
参考文献:
[1]尚利芳.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01):74-75.
作者简介:孙言言(1988-),女,山东济宁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北京市第17中学语文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