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你上网时可曾遇到这种情况:相关软件强行篡改了主页网址。这样的行为令很多网民无可奈何,成为互联网安全领域的顽疾。
浏览器主页遭“劫持”的现象由来已久,各种“劫持”方法更是层出不穷。在网上搜索“浏览器主页被强制更改”,上千万的相关结果说明这个问题的普遍性。在网民的讨论中,普遍的吐槽也折射出用户对“流氓软件”的深恶痛绝。
“劫持”浏览器主页,有的是安裝正规软件时被默认修改,有的是某些第三方工具软件的捆绑安装导致,还有的是明目张胆的恶意软件或木马病毒。这些“劫持”行为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采取隐蔽性极强的手段,让用户防不胜防。由于取证困难,用户往往只能放弃投诉,忍气吞声。
“劫持”用户的浏览器主页,看似只是让上网体验变差,但实际上,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害。从用户角度来说,一方面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另一面也容易造成用户的隐私泄露,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例如,一些恶意软件或病毒“劫持”浏览器主页,可能窃取存储在电脑上的银行账号、密码等资料;一些主页被黑客“劫持”,用户容易被诱导进入一些恶意网站甚至“钓鱼”网站,造成财产损失。这些安全风险并非空穴来风,已经被不少案件一再证实。从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利用“劫持”的方式获取关注度和流量,是一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如果说巨大的商业利益刺激让浏览器主页“劫持”成为网络顽疾,那么利用技术优势对用户进行网络技术霸凌,则是一些互联网企业长期有恃无恐的“习惯操作”。事实上,这种技术霸凌在纷繁芜杂的互联网上比比皆是。从利用网页弹窗向用户推广掺杂广告的新闻页面,到利用一些诱导性和欺骗性的文字引导用户下载应用,再到一些软件过度收集、获取用户信息……屡见不鲜的网络技术霸凌行为,背离了互联网造福于人的初衷,给行业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治理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规范企业行为、破除发展乱象,带来了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有序发展。但也要看到,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一些根深蒂固的顽疾还需要下大气力予以拔除。
事实上,早在2006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就制定了《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明确规定尊重用户的网络选择,反对浏览器“劫持”。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也从原则上否定了“网页劫持”的行为。但是治理这一乱象,光有行业自律和原则规定还远远不够。一方面要完善立法,让治理的规则更详细一点,让制度的漏洞更少一些;另一方面要加大惩处力度,以更加严格的执法让违法违规者付出代价,才能让相关企业知敬畏、明底线、守法纪。
网络技术霸凌还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技术驱动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平衡平台与用户的地位关系?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用户如何捍卫自己的隐私权?如何不被技术绑架?面对拥有技术优势的庞然大物——互联网企业,用户如何掌握更多的主动,享有更多尊严和自由?关键要建立并捍卫互联网运行公平、公正的规则基石,强调“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的根本要求。在相关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还应完善监督举报机制,畅通用户投诉渠道,加强监督曝光力度,在政府、社会、企业和用户的多方合力下,推动互联网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人民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