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怎么教?

时间:2024-08-31

熊春霞

统编教材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书都有一个专门的习作单元,《那个星期天》就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即习作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该怎么上?它和其他单元精读课文教法一样吗?如何用好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赣教云上李老师的课,为我拨云见日。具体所得有以下几点:

1.功能定位清晰。

名师王老师认为所有习作单元的功能定位应该是相同的,就是指向表达、为了表达、学习表达,王老师把这样的单元,称之为“表达单元”,“表达”是习作单元最核心的目标。

那么,六下这个“表达单元”的内容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有两点: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是要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要体会的不是文章表达了什么情感,而是要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是“怎样”。李老师的《那个星期天》扎实地、精准地落实了这一语文要素,带领着孩子们抽丝剥茧,体会到作者史铁生是通过融情于人、事或景物来表达的。一篇好文章,可以教授的“点”有很多,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我们该抓哪个“点”来教呢?听了李老师的课告诉我们,要学会聚焦,学会选择,习作的单元的精读课文的功能定位是为学习表达而服务的。

2.小处授方法。

比如,在开课伊始,李老师出示史铁生的简介,接着说“希望你们也养成查阅背景资料的好习惯”。又如,在学习第二组词语时,李老师先教学生“咔嚓”、“依偎”的意思,让学生小结出“看偏旁猜意思”的方法,再用这个方法猜猜其他词语的意思。再如:在第二次默读课文时,李老师提示大家: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李老师如春风化雨般,于细微处及时传授各种学习方法。

3.先“扶”后“放”。

比如:在上第一课时时,首先,带着孩子们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读一读”三个步骤,让孩子们体会到通过写具体的事,把作者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然后通过展示交流平台来总结方法: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最后放手让学生用习得的方法,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读一读”三个步骤,自学其他部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教学,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板书别具匠心。几个表示时间词语:早晨、上午、下午、黄昏,拎出了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几个表示心情的词语:愉悦期盼、焦急兴奋、委屈无奈、失望伤感,串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且排列成曲线,既巧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又直觀地展示出了内容情节的曲折!实在是妙不可言!

5.老师语言精准。

两堂课,每个环节过渡自然,老师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般。

例如:结课时,李老师是这样说的:课文的学习只是一个例子,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作家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真情表达生活的态度和方法。只有采撷生活的浪花,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诗意在我们笔下肆意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这段结束语,不仅点明了本单元的主题,还与万听听老师开课时遥相呼应,使得《匆匆》与《那个星期天》的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再次暗示我们听课老师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无论是第一篇还是第二篇,功能定位都是一样的,都是指向表达!作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在让本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落地后,终极目标还是写作,阅读的背后是读、是表达、是写作。

感谢李老师的这堂课,为我以后教授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指明了方向,我的只言片语,不足以道尽这堂课的精髓,“一千个观众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期待大家的分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