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英多
摘 要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都集中在其弟子和后人整理的《论语》中,其中的“学思结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为后世多朝多代所推崇。乃至今天,我们也依旧在学习和借鉴《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并将其精华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对外汉语教学 应用
一、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可以是不会汉语的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以及外国人。就目前来看,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外语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中國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于1950年清华大学建立了一个对东欧交换生开放的中国语文专修班,那里面的汉语学习者便是新中国第一批外国留学生。这个中国语文专修班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这么一算,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十年里出现了许多版本的对外汉语教材,它们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等级水平,编著了初级、中级、高级水平教材;针对听、说、读、写的课程设计编著了综合课、口语课、阅读课、写译课、听力课的相关教材。近几年,由于中国的孔子学院在各国相继设立,引起了一阵汉语学习热。各个院校也针对不同留学生设置了大小班型以及相应需求课程。
二、《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编撰的。成书于“大动荡”的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共有20篇,492章,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内容丰富,涉及了多个方面,其中多体现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伦理纲常及教育思想等。《论语》作为国学经典,是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教材中的重中之重。列举几个相关方面的句子,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在政治方面的观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是对作为君子提出的要求;关于学习和教育就有很多我们熟知的了,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孔子想要告诉学者要学思结合。除此之外还有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经典名句,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施加给其他人。
三、《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
孔子身处春秋大动荡时期,他最早创办私学,因为私学的出现冲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限制,学者不再仅仅是贵族子弟的专有名词,这让更多的平民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这一做法可以说是开创了教育的新时代。孔子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的,虽然人在身份地位上有贫贱高低之分,在智力、能力上有强弱之分,在年龄上有长幼之分,但在学习面前他们都是被平等对待的。孔子他一生收了3000弟子,这些弟子均来自各个诸侯国,他们有的身份高贵,有的则身无分文长居孔子门下。
在当今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是各个国家设立的孔子学院还是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都在遵循着这一原则,在招生方面面向全世界,招生对象不分种族、贫富,真正的做到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2.“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此教育原则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除此之外,还有一则虽未明确提及“因材施教”,但充分体现了该原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材施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在教留学生的时候,针对不同学生的汉语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老师要了解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3.启发式教学方法
孔子是我国首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教育家,他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该教育发的人。他在教育上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这也是他被评为“世界十大名人”的原因。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体现在这句经典的句子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步步的引导教学。当面对弟子们的发问时,孔子总是耐心的问弟子一个又一个问题,在一步步的引领下,让弟子们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在留学生课堂上,不能只是教他们表面的书本知识,要善于引导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教会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一个汉语生词,就要学着造出来句子,满满培养,汉语水平才能提高。
4.学而不厌的教学态度
《述而》里提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则孔子既是对老师说的,也是对学习者说的。作为一名老师,要坚持学习,要在自己学习的领域里要做到精益求精,同时也要全面发展。对于自己的学生要耐心教导不厌倦,这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对于一名学习者来说,始终都要保持一颗求学的初心,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
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对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来说,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到位,就会产生很多问题,这个时候,作为一名有综合素质的教师,就要时时谨记孔子的教导,学而不厌,诲而不倦。
四、总结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它涉及方面广泛,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态度这一方面。“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今人都有教育意义的。它们经久不衰,确实是经得住时间打磨怎么都不过时的精华。但是,孔子的思想也有许多落后和保守的东西,比如他主张恢复周礼,看不起体力劳动,鄙视妇女等。这是一种历史局限。我们不能因为有这些落后和保守的东西,就否定他有文化价值的东西。
如今,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设立之初到孔院遍布,短短六十多年的时间,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已将孔子的教育思想完美的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这也使得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前景旷阔,吸引了来自各国的汉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论语智慧》,山东人民出版社,姚金明,2011.
[2]《古代汉语》,武汉大学出版社,荆贵生.
[3]《中国文化要略》,外研社,程裕祯,2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