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朝海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入,教育部门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語文教学;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语文思维能力在当前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认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1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与诸多思维模式比较接近的是,语文思维也具有其无限性、宽泛性、多元性、发散性特质。而语文学习的开展,只有以语文思维培养为基础,方可重拾其生命力,释放其感染力。因此,教师在组织、设计、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时,应该以教学情境创设为辅助,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不同知识的探究、对应内容的学习,实现其语文思维的培养与塑造。一是打造多元性教学生态。针对同一问题或者知识,不苛求其答案的标准型、唯一性,鼓励学生在各种思维的碰撞、交融中拓宽思维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探寻最优性解决方案与问题答案,逐步提升思维的活跃度,为确保语文思维培养奠定基础。二是引入丰富性网络媒介。适时引入辅助性多媒体资源、素材、工具、技术等,将学生引入鲜活且生动、多元且宽泛的认知视域,并根据不同学生对辅助性教学资源的理解情况,引入探究性问题,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深度探究、多元体悟中更好学习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思维的提升与强化。例如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作品是诗人晚年所创,饱含着悲愁和凄苦,高中学生缺乏人生经历,难以真正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词人的经历,引导学生阅读这首词的时候把握好主线,明确朗读要求,感受“境由心生”“音容笑貌”促进课堂教学幻境的进一步丰富,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感受其内心的愁苦。
2 拓宽教学路径,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只有将学生引入深层次思维空间,其语文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性、延展性方可彻底释放。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教学路径的适时拓展,结合具体知识与辅助问题,鼓励学生在横向比较与纵向挖掘中开展深入思考,探寻事物本质。一是多引入关联性学习素材。组织学生通过对同类性学习内容的分析,在“群文阅读”、“对比分析”、“延展探究”中获得思维拓展,深化其思维与认识。二是多挖掘迁移性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涉猎不同知识、内容、信息,多关注生活中所蕴含的语文,理解语文的内涵与价值,借助新闻、资讯、歌剧等浸润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例如,在开展《道士塔》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大敦煌》、《守护敦煌》等阅读资料与视频短片,组织学生在观摩探析、横向对比、纵向挖掘中获取信息,借助深层次阅读,多元化探究,体悟作者蕴含于课文之中的不甘和愤恨之情,实现语文思维的深度拓展。
3 借助讨论与探究,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针对同一问题、知识、内容或现象,不同学生自然有着不同理解与认识。因此,教师可以以合作学习为驱动,引导学生在思维碰撞、情感交融中实现语文思维的切实激活与全面触发。一是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划分学习小组,为确保具有不同思维特质与发展诉求的学生均可获得协作、交流、互动的机会,在合作中提升学生思维的宽泛性与发展性。二是针对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合作问题,并适当融入表演、会话、展示、分享等活动,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激发思维的火花,提升其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在王羲之《兰亭集序》古文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课前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充分表达自己对古文中生死观的理解,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能把握文章之主旨。该文章核心点就是其中“死生亦大矣”的感慨,教师可以结合这句内容让学生对其加以讨论,其为何意,而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叹息呢?学生在问题看待角度上的不同会使其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身死应当“重于泰山”,有的认为“人命在己”,通过学生不同的解读,更能对各类生死观加以区别;随后教师即可结合东晋时期文人墨客不务实际、空谈玄学的背景,给予学生生死观更积极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对文中各悲喜之感更能感同身受,在个性思维中获得共性见解,也由此使教师对学生课文理解情况加以明确,便于调整教学设计。
4 促进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透过生活讲述语文往往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生活化语文资源,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现实意义,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深入探讨“如果祥林嫂没有失去儿子,那么她是否会幸福的生活”“如果祥林嫂的丈夫没有去世,那么她的人生又会有不一样吗”。在学生就这些问题探讨之前,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现代社会妇女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儿子,那么她们的生活会出现什么变化,是否能够继续平静生活,对比显示,学生意识到祥林嫂之所以有着悲惨的人生并不是这些外因所致,而是其处于封建社会,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时代的产物,如此一来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终上所述,语文思维的培养是长期而持续的一个过程,因此,高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晓琴.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高考,2022(05):66-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