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8-31

贾慧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也在逐渐发生转变,教师在教学时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也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让教学过程可以实现动态化,在展开教学前教师也会全面分析学情、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实践与思考

引言:“预设”和“生成”是两个互相对立的概念,主观预设内容过多可能会导致动态生成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降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保证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协调

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师如果课前没有做好预案措施很可能会在教学时被学生问的手足无措,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做好预设工作,在教学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学生,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不断地完善考核标准,最终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还要让学生可以运用长方体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应该学到的知识包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此外,学生应该具有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计算长方形水槽可以装多少水时,就要学会用到体积公式解决此类的生活上问题[1]。

二、课堂预设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这里所指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代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并且将需要解决的课题巧妙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把学生的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避免“假提问”情况的出現[2]。比如在植树节那天教师就可以利用植树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并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在20米的路上栽树,每隔五米栽一棵,则一共需要栽种多少棵?”通过这种简单的小问题不仅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思考,通过不断地思考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时善于捕捉精彩问题,促进课堂生成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惑。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不过教师在备课时要预设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也要考虑到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可能会提出没有预测到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在观察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要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思考、总结,之后教师再做好结论归纳工作,让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动态的过程,教师能够实时掌握课堂动态,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课堂生成效果[3]。

四、引入无关问题,提高课程生成效果

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多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不过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于预设教学计划不符合的情况,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会萌生很多的想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一给学生们解答很可能会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但是如果教师不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切实做好课堂掌握,在学生们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快速地进行考量,从中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给学生解答[4]。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届的内容时学生们很有可能会提出什么是角?为何不是其他概念?等等千奇百怪的问题,对于这些超出预设的内容教师可以快速地思考组织语言,将课程教学的主导权拿回到自己的手中。

五、做好课堂评价,让课程生成更巧妙

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现阶段传统的教师评价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要将学习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评价、反思能够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发的意识。例如,在讲解完课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做练习,在学生完成试题之后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自我检查、然后同桌交换检查,如果发现错误要自行分析错误的原因。另外,在学生们相互评价之后教师也要多引导学生去思考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反思,为学生留下生成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从各个思维角度思考学习过程,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思维结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预设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生成是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二者之间相对独立却又统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因势利导、巧妙地协调好预设与生成,让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获知识,同时也能够相互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火花,赋予数学课堂以生命的气息,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个人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数学课程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静.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27):262-262.

[2] 马爱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 000(002):00097-00097. [3] 林永茂.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26):0085-0085. [4] 刘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4, 000(036):42-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