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吕静
审美教育本质上是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对人的生命本身进行塑造、使之更加完美合理的一种教育。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诗歌、散文,都体现着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丰富内涵,蕴含大量的道德美、语言美、文化美等因素。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每篇课文美的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就会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赞叹、仰慕、热爱等美好感情,从而激起强烈的向往和追求。下面谈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 创设审美氛围,引导学生感受美
美的生动形象性决定了美育的形象感染性,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被美熏陶而同化。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美的氛围,创设有利于诱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美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
(1)巧用多媒体,让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有趣,感染力强,可直接给学生以表象,使学生直接进入美的情境。因此,教師可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图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草原》一课,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马儿构成了草原的三大美景,正是这种奇丽的草原风光吸引着作者。教学时,可以“以美激趣”,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图,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这样,不需过多的语言,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并激起学生与作者两者之间情感的共鸣,感受这千里之碧的草原美景。
(2)巧借文字展开想象,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绘的实景中去。审美即发现,心的发现就是审美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语言之美、品味艺术之美。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其中优美的意境。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描绘的三幅画面中,感受优美的乐曲。如抓住“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洒满银光”等文字想象贝多芬按键的轻柔,音乐的悠长和舒缓。“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提醒学生感受景象的变化,乐曲旋律的变化。紧接着“海面上刮起了大风,涌起了巨浪”,在文字朗读中体会音乐骤然高昂激越。最后,播放《月光曲》,让学生配乐朗读,在文字中体会音乐的旋律之美。
二、挖掘文中美点,引导学生鉴赏美
教师应善于发掘每一篇课文中美的因素,寻找美的方式,找出课文中与学生思想感情交流的共同点,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鉴赏。
(1)美点源于深远意境 。培养学生审美认识的开始关键在于对课文意境的挖掘。意境作为一种艺术境界,它的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意蕴丰富,启动欣赏者的不尽联想和想象,具有超越具体形象的深广的艺术空间。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绵邈。诗人对挚友离分时的描述,是为抒发人与人之间本该存在的那些无限深厚的情谊,其意含蓄,耐人寻味。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由此想到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这一道理,其意远在诗外,无须做更多的讲解,欣赏课文的人的心早已融合到作者营造的意境中。
(2)美点源于人物形象 。语文教材成功地为塑造了各种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形象,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教《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启发同学们从为革命勇于牺牲的五壮士伟大的英雄形象,联系到孔繁森等为祖国进步而默默献身的平凡形象,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同祖国人民的脉博息息相联。对于这些光辉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少年儿童对英雄主义的美、爱国主义的美,对信念、理想美的追求和向往,势必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
三、善用课文美的范例,训练学生创造美
马斯洛说过,各种体验“能解放一个人创造力、自发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文中美的因素,寻找和精选美的方式,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思维、操作工具、肢体活动与符号格式结合的活动中充分体验,使之品尝创造美的自由和乐趣。
(1)结合课文进行扩写、续写,引导学生写出心中美感。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改造,把自己心中美好的祝愿以及心中美好的形象用作文的形式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如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后,学生对善良的母亲桑娜充满同情,这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桑娜的第一次沉默心理进行想象空白描写,体会她内心的矛盾与善良,感受到她宁愿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彰显人性之美!这些想象性的作文练习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写出心中之美。
(2)结合课文写想象作文,引导学生创造美的形象和意境 。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根据文章内容选取美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这种美的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它可以是以现实为基础,结合生活中的美进行创作;它也可以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凭空幻想的,但它又是与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象。如学习了《桥》后,可以写“新时代的党员”;学习了猴王出世,就可以写“假如我是孙悟空”;学习了《游园不值》,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融入诗中,把自己当作诗人,写成一篇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去访友的文章,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春的美,春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紧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生动形象地展现课文所表达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艺术美,从而使学生心理产生愉悦、精神得到满足,情感获得共鸣,思想得到启迪。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注重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教育,能激发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升华人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