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4-08-31

刘水灵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来有效推进物理课堂教學,而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选取上,教师可以借助营造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物理学习能力的目的。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就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谈谈自身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而生活化情境的营造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所以说,物理教师要积极利用一些教学资源,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驱动学生物理学习进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以及教学难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物理较为难学,并且较为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方法,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播放视频短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动机,最终,有效促进其物理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密度与社会生活》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能够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也为了激发学生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来激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为学生播放“水的反常膨胀”的视频片段,借助温度的提升让学生观看“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等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背后知识的学习欲望;之后,再借助生活化片段来让学生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密度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视频片段给予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触动,同时还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和好奇心去探索新知,进一步推进课堂的高效进行。

二、通过实验创设生活化情境,深化知识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占据了大部分内容,所以,教师在具备客观条件的前提下,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境之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在创设实验情境时,要着重增加探究实验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发现生活化现象,并进行探究和创造,同时教师要避免那些单纯具有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因为这一类实验过于形式化,很难发挥实验真正的作用。因此,在创设实验情境时,教师对于实验的过程不要有过多的干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当中感受物理实验和学习物理的乐趣,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这一节课的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物理规律形成感性的认识,也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生活化的实验开展教学,让学生借助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首先,借助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黑色塑料袋”,盛满水,让学生插入温度计系好,让学生观察到“将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再之后,让学生讨论分析,进一步探究“太阳的内能能够转移到水中”等与“能量转化与守恒”有关的基础物理知识点。

三、开展实践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应用意识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较为淡薄,总会认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隔甚远,这也会导致学生轻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际为学生布置开放性任务,真正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提升其物理应用意识与物理实践能力,所以说,教师要能让学生自觉的去观察生活周围的事情,并鼓励学生借助相关知识去进行解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液体的压强》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提升其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知识,深化理解。首先,让学生在开展学习之前,通过借助“封膜的矿泉水瓶”以及“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开展自己的探究小活动,让学生往里部装水、调转瓶子方向等,通过相关现象探究压强方向的变化;之后让学生观察扎了孔的矿泉水瓶不同位置下小孔流出的射程的远近,再度探究与压强相关的知识。通过一系列与生活有关的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实施教学,充分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在完成形式多样的生活化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发现有趣的物理现象,最终,提升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有效促进初中物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苏伟锋.关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73-174.

[2]罗朝武.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55-15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