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随着经济和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心理咨询的价值定位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从心理咨询的理论价值冲突与现实价值困惑入手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理论层面,通过对哲学统摄之下的价值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意义来厘清心理咨询的价值定位;在现实层面,通过对心理咨询关联人员的深度访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关系的现实证明、个体咨询时呈现的不同样态来说明高校心理咨询的价值问题.在综合思量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因素后,认为新时代高校心理咨询的价值定位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为基础,尊重个体心理咨询样态的间接价值引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心理咨询;价值定位;
引言
高校培育学生发展进程中,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重要保障,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基。此中心理咨询技术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可利用心理咨询技术为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避免心理危机对学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咨询发展现状概述
中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及经济发展推动下,高校基础设施愈加完善。学生接收各类资讯的方式愈加多元化,也引发对诸多社会矛盾的思虑。高校学生由此开始思考自身发展方向,逐渐衍生出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继而产生心理危机。现阶段思政教育当中存在很重要的一部分即是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开展疏导,继而排除学生的心理危机。多数学生中的心理共性问题是由高校内部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通过直接介入的方式进行解决。辅导员以及教师亦会使用社交媒体明晰学生生活动态,进而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向学生传输健康成长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学习成长。
2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滞后性凸显
新时代背景下,国内高校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开放,接受能力较高。在网络文化和普世价值观影响作用下,高校教育模式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学生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引发一众心理问题。在高校学生思想观念产生较大转变之后,基于各种环境因素影响,思政教育开始凸显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传统以教室作为教学主体的单一传授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求,思政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特别是网络化带来的对传统教育形式冲击,一再导致学生面对思政教育工作感到“烦扰、枯燥”。
2.2思政教育方式全面性不足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统一共性。但现阶段高校学生具有普遍个性差异,传统思政教育往往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是由于内心思想品质引发的问题。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忽略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差异,思政教育工作多数流于表面,并未深入学生内心了解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困扰。特别是当前有关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当中的应用性缺失,致使高校方面思政工作与心理抚慰无法同时实现。
3解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3.1从高校的角度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內容的重点,各级领导以及教师都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同时,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部分特殊群体,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效果。(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为了有效减少高校学生中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人数,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构,从而用更加有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出积极的预防工作,使学生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很多大学生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经历,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仅仅设置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多方面机构的建设得到解决。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德育,不能够在德育工作中顺带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会使学生不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2重视各项基本工作,共同发挥效用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主要在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侧重于开发多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思政教育。多数高校极为重视思政工作,投入了大量成本来确保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对于心理咨询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仅仅在大型检查或者评优时开展相应的活动,活动的实施效果也差强人意。新形势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应当重视各项基本工作,将思政教育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将其与心理咨询有效融合,进而共同发挥实际效用。首先,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在此基础上优化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激发学生的个人动机;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设备,并提高教师、辅导员等参与者的专业水平,使他们可以给出专业性强的有效建议,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最后,同步展开思政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寻求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共同之处,不断丰富咨询的功能,并有效拓展学生的多元性思维。
3.3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大学生思政教育和高校心理咨询融合,能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当前大学生所要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自己学业上的压力,还有以后就业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乃至薪资的压力,这些压力会使得很多学生长期处于较大的压力之中,难以缓解自己的情绪,这些压力不利于学生们健康成长。而通过同步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通过专业人士对学生们的开导,能够使得大学生们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3.4营造师生平等环境
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当中,需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内心,继而采取措施营造师生平等的学习环境。进而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教师主导、学生听从模式,与学生建立对等、信任的关系。通过平等环境的塑造,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关心与尊重。通过对等交流准确分析学生内心情况,探析引发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何,继而通过多元化方式、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导学生,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简述语义、复述技术、同理心技术等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继而明晰学生内心的具体想法。
3.5构建“心理-思政”交流平台
在如今多媒体信息充斥、网络技术遍及的新兴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势必需要契合网络发展步伐,通过构建“心理-思政”交流平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方式排除心理问题。此外,教师亦可通过“心理-思政”交流平台建立网络谈话的新兴方式,与学生进行非面对面交流,降低学生内心紧张程度,合理舒缓学生心理问题。并且,教师以及技术人员可通过平台整理相关信息资源,建立“心理-思政”数据库,为日后思政工作中的心理咨询夯实基础。
3.6注意不同角色转换,实现有效衔接
在展开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角色的转换,以更为专业的能力来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使教师可理解并應用专业知识来提高思政工作以及心理咨询工作的水平。例如,部分教师作为思政工作的主体,之前并未展开心理咨询实践,这时就应当坚持职业原则,将培训课程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充分应用,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可舒缓心情,同时强化学生的依赖心理与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提升咨询的效果,增强心理咨询的现实地位。另外,作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应当关注思政教育情况,从教育教学当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工作内容当中,将其视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进入学生内心世界,并端正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个人品质,进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创设适宜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在步入教育发展新时期,高校若想思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势必采用创新举措,将心理咨询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紧密联合起来。由此,文章全面分析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中存在不足,包括传统思政工作模式滞后性凸显以及思政教育全面性不足两个方面。继而针对性提出营造师生平等环境、构建“心理-思政”交流平台、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平等创新路径,为高校思政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耦合再添助力。
参考文献:
[1]任艳妮.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15.
[2]李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7.
[3]陈元元.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徐黎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