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校本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就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校构建起了以文学类、史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科学类、军事类六大课程内容为主的大国学教育校本课程,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究与创新精神,而且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大国学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它的综合性必然会使之与相关的课程发生融合,或者交叉。要使校本课程有实际的意义和效益,必须通过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学生,而最好的途径便是将校本课程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校本课程的内容是有优势的,下面就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将国学经典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国学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坚持开展“中华经典诗词、段落诵读与赏析”、“中华成语故事介绍”、“五名(名著、名诗、名曲、名画、名片)作品概述与赏析”等活动渗透国学经典文化。由学生自己安排好演讲的内容与时间,或板书或做PPT,或提问或补充,或朗诵或摘抄,这样丰富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除了这一固定环节渗透国学经典文化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也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受到祖国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
2、将军事类校本课程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古代经典战例》等课程是我校大国学教育军事类选修校本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经典战例有了初步的了解,感悟了先人的智慧,增加国防观念和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大国学军事类校本课程,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课堂更加丰满生动。如在推荐与阅读名著《水浒传》时,其中《智取生辰纲》这一精读篇目中就渗透了许多《三十六计》中的计谋。杨志不用推车,而是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让军汉打扮成客人模样挑着,用的是“瞒天过海”之计。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以及后面的“不买了,休缠!”其实白胜是希望杨志他们来买来吃,故意这么说,这是“欲擒故纵”之计。“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这是吴用的“偷梁换柱”之计。
3、将当地的沙上文化资源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在教授“民俗风情”这一单元时,我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家乡,了解到不同地域的各种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尤其在上《端午日》一课时,学生们了解到沈从文先生的家乡——湘西过端午节时的一些习俗。联系我们的家乡——沙上,扎根于江尾海头,秉承于悠久的吴文化一脉,也蕴涵着丰富的风物和人情,历史与文化。而《沙上文化》是我校开设的一门必修的校本课程,从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我们当地的民俗文化与历史。因此我让学生结合《沙上文化》说说我们沙上有哪些端午习俗,以及这些习俗的由来,同学们一个个热情高涨,兴趣浓厚。还不止于此,在学完《本命年的回想》后,我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布置了一个研究性作业:将湘西的端午习俗、京郊运河的过年习俗与沙上的习俗进行比较研究。学生们有的回家询问长者,有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从网络上找来影视资料,甚至通过辩论赛、PPT等形式来交流、分享获得的知识与成果。尽管学生们的某些观点还不是很成熟,但这种活动本身的意义已经很重大了,可以说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4、将我们的语文教学反渗到校本课程
我们不仅可以把校本内容及时准确地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渗透到校本课程。语文教材中共收入了苏轼4篇作品,有体现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浣溪沙》,有对中秋月所引起人生感触的《水调歌头》,有贬谪黄州时感慨深微而又能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下的《记承天诗夜游》、有任密州知州时借出猎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立功报国的《江城子》。学生在课堂上已了解了苏轼的一些经历和作品特点,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还有许多地方吸引着我们。为了满足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渴求,我们把苏轼的相关内容折射到校本课程中,开设了《一代词人苏轼》的专题讲座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了不同时期词人或幸福或坎坷的人生际遇。而这些无疑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又可以提升学生诗词鉴赏的水平。又如学习《孔乙己》、《范进中举》等经典课文后,组织学生加入学校的“绎品话剧社”,自编、自导、自演创意课本剧。通过参加“绎品话剧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当然在我們的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与大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相互渗透的方法。只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站在课堂上的一线教师,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仔细揣摩,妥善寻找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大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之路,将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张家港市锦丰初级中学 罗春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