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时间:2024-08-31

田进 孙锦锦

摘要:《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当前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着明显的信息技术“融”入不足的问题,有必要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重塑为前提,以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以人机协同教学机制的建立为保障,以此来探寻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方法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响应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选择《教育经济学》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借助信息技术形塑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促进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建设做出有益尝试。

一、《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特点

《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北大、北师大等高校率先开设,由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具有高度交叉综合、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该学科点一般只在研究生阶段设置,任课教师一般拥有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学术背景。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同行交流,本文认为当前《教育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采用课件、论文和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经济学课堂上,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课件、论文、学术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通过互联网补充学习资料,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而不是单纯的依托教材进行教学。但是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类型较单一,教学辅助手段以ppt或视频播放为主,过分依赖某一种或两种信息技术去“放映”内容,很难吸引并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总之,在教育经济学课程中,信息技术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提效工具体现在教师“教”的方法上,而不是服务于教与学的互动和反馈过程。

(二)在教学形态上以小组学习为主

在教育经济学课程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分组和互动,会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讲解和课堂汇报,这意味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大大增加。小组成员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伙伴,但多为临时组合,没有建立起固定的学习共同体。对于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资料,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信息检索。针对合作学习中形成的不同观点,进一步辨别分析,最后在课堂上借助视频、图片、课件等呈现学习结果。同时,分组讨论学习往往只停留在线下课堂,没有延伸到课外,没有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三)在教学方式上倡导探究性学习

研究生教育中,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通常在课堂教学方法中会贯彻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教育经济学》课堂上,教师一般会针对理论与实际中的热点现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主要借助信息技术搜索资料、分析数据并完成课程论文的撰写。在这一个性化知识的完备过程中,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而课程论文则成为呈现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熟练程度的主要载体。

二、《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动因

《教育经济学》课程开设以来,虽然在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课堂教学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既是基于其现状的考量,也是受到了现实问题的推动。

(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教学媒体平台及教育信息技术愈加受到重视,多元、智慧、高效的教学模式在众多高校得以深度应用与推广。例如,2020年相关学校“停课不停学”的一系列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助推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技术的运用强化了教学方法的应答性沟通,对教育经济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形态、课堂教学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以自适应、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教学系统和工具不断涌现,可以有效支持教师的差异化教学。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出自主性、碎片化、多路径等特点,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持续推动

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服务和支撑,通过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师生。2020年,教育部又出台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相关政策。在宏观政策的影响下,信息技术在高校各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直接推动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的需要

教育经济学是进行教育管理研究、教育财政研究、教育政策研究的基础课程,加强教育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传统的教育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例如,该领域的重要期刊《教育与经济》将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作为2020年重点选题,要想实现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抓住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机,推动教育经济学课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以教育教育经济学課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既是提高《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难点

虽然教育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不能否认,改革的真正落实依然困难重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本身的复杂性

首先,教育经济学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育学、经济学知识作为支撑,教学内容复杂多样,既要求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需要灵活运用理论以分析社会问题。加上教师和学生专业背景的多元化,不仅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大,对教师的教学而言也具有挑战性,这都增加该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复杂性。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涉及课堂教学活动的各要素,需要各要素的协调配合,智能化教学媒介的融入会打破现存的各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因此《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探索。

(二)《教育经济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稀缺性

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需要丰富教学资源的支持。教育经济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教材、课件、基于互联网的拓展型学习资料,以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为技术特征的课堂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例如,各高校在慕课、智慧树、学堂在线等课程技术平台上开设的教育经济学课程极少,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经济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不足,直接影响了其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惯性

《教育经济学》作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任课教师通常具有较厚的学术功底或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将雨课堂、慕课堂等数字化教学工具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并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或模式。学生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问題的能力,更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工具属性。老师和学生都受到教学惯性的影响,只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异化。总体上来看,师生关于课堂教学方法的信息化改革具有积极性,但对技术的认知还停留在表层的阶段,忽视了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环境属性、管理属性等多种面向,无法保证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

四、《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基于上述《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难点,本文认为,《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从多方入手,才能保证改革效果。

(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重塑为前提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对教师的教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产生影响,还作用于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方法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适应角色定位的转换,信息化时代,大学教师开始成为主题活动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优秀资源的引荐者和共同成长的伙伴,同时,学生要提高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强化师生互动,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打下基础。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智慧教室,可以依托课堂教学空间的智能化设计,实现师生间双向的、及时的交互。

(二)以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存储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优质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打造《教育经济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既可以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又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资源支撑。加强教学案例库建设,从学生熟悉的例子着手,模拟再现相关场景。例如在教育与就业的章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就业意向和选择理由,和自己接受的教育、具备的能力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知识运用。还可以建立教育经济学的网络论坛,方便学习者交流课程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知识运用、案例分析等问题,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条件,增强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三)以人机协同教学机制的建立为保障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的某个环节,而是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放在同等地位,构建信息技术与师生的共生关系。首先,对教师进行系统化教育技术培训,实现人机共教。关于教育技术领域的“乔布斯之问”,即“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的令人吃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只关注学生、技术,未重视教师的作用。在教育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应当始终坚持这样一种理念,即不管教学形态、方式、方略如何变化,教师的教导本质是不变的。信息技术的融入要求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都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只有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提升,信息技术才能“倒逼”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然后,要激发学生的智力能动性,构建信息技术与学习者结合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与计算机、互联网等高度互动协作,满足学生在《教育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多元化需求,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指向对个体性学习的回归。

参考文献:

[1]詹亮,秦琴.智能时代,教学方法改革现状的研究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35):71-73.

[2]钟启泉.教学方法:概念的诠释[J].教育研究,2017(1):95-105.

[3]范先佐.20世纪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1999(1):3-5.

[4]别敦荣.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J].中国高教研究,2019(6):1-7.

田进1 孙锦锦2 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