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语文教材中语言美微探

时间:2024-08-31

范红

叶圣陶先生曾言“将学习国文的目标侧重在形式的探究”,而反观现今,学生阅读只停留在文章语意上,不是侧重形式的探究,不作深潜于语言中的情感与思想的寻绎,这是浅层阅读的表现,是阅读价值的流失,无助于阅读素养的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明确指出:应该能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语言特点。语文核心素养也强调了对语言美的感受和体验。

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应从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美开始。高中教材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美的載体,高中教材中蕴含着能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许多内容,在此对语言美分为三类。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子闻之,谓子贡曰:“《志》有之,志古之书也言以足志,言以足成其志文以足言,加以文章以足成其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有言而无文章虽行而不远也。”说明了文采的重要性,修辞在文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修辞就是“修饰文辞”的意思。我们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表达效果而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出乎阅读预期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这一语言实践带来的美感。我们的教材里就有许多极具美感的修辞格的使用。

我们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分析部分修辞使用的典范。《孔雀东南飞》中作者对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浓墨重彩的,夸张的排比和形容几乎到了不厌其烦的程度。刘兰芝在开头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被休回家时,母亲又这样说:“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从修辞来说,这里的手法有很多种,排比、借代、反复等等。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都比较明显,在这里笔者想分析的修辞是反复。不要说在诗歌中,就是在散文中,这也是大忌,而这里却是有意为之,因为刘兰芝对婆婆曾经自述:“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里的重复实际是反复提醒读者,事实并不是如此。另外,重复的句式并不是流水账式的罗列,其中隐含着一种特殊的,铺张的趣味,这种趣味不是文人诗歌的,而是属于民歌的。织素、裁衣这些女子必做的家务出现在诗歌中,像是普通人之间谈论家长里短,同时,还有精英文人喜欢的“弹箜篌”“诗书”也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作者其实是通过这样的多种手法组合的句子表现一个完美的刘兰芝的女性形象,从民间和文人两个方面进行美化与诗化,从能力、品格、修养等多方面进行理想化。这样完美的女性尚且不能满足婆婆的要求,就很自然地把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的原因引到焦母的身上了。

修辞的作用除了能使语言生动形象以外,还能引领我们深入探究文本,在这里,刘兰芝美好的形象就是通过多种手法的综合使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

(二)于流块顿进之中显节律

在语言美中,句式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中国文学作品讲究音韵美,节奏感,骈句、散句、长句、短句,构成了我们吟咏有味的美文。在文学长河中,有对仗工整的近体诗,有骈散结合的文赋,有句式灵活多变的散文……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运用了对仗工整的骈句,展示了一幅最美艳动人的音乐篇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描写音乐,用赋体的平行句来展开,单从形式上来说,大弦、小弦、大珠、小珠四句好像是平行的。但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真成赋体了。白居易的成就在于对于附体节制性地运用,适当的对称,又伴之以错综。实际上只有前面两句的句法是平行对称的,到了第三四句句式就有了变化,不再用对称的句式,而是用连贯性的流水句式。于是这八句一致却不单调,处于错综变化之中。

(三)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语文是感性的美好,但是失去了理性的指导,语文学习会进入无序,围绕任务主题进行整合,进行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可以很好地对文本进行理性思考。我们在深思中启迪学生思考、唤醒生命能量,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哲理亦是美的。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一)中《劝学》一文给了学生打开高中智慧之门的钥匙。作者没有生涩地说理,而是先用一系列比喻句论证引起学生的思考,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技艺是跟学习有什么关系呢?紧接着得出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可以让一个人逐渐没有了缺点,完美起来。浅显的语言里闪烁着古人哲思的智慧和他们对学习的认知,那就是人在先天的基础上的后天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师说》一文也是这样的情况,作者针对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轻视教师和学习进行了强烈的批驳。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学习是生生不息的事业,是横贯古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谛。因为哲理的存在使得作品的语言富有哲思,吟哦有韵,文章合为时而著,使文章有了存在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有这样的论述:“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逐步发现,教材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只有深挖教材的资源,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领略语文的魅力。

陈雪峰    宁德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