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恩格斯指出:“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创新精神,这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特征,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加强创新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积极引导、激发创新意识
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两个要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既是建构创新素质的重要基石,又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动力。有动力就有追求,有行动。但意识又不是与生俱来、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人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激发和推动。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结合一定的教育活动,从社会发展、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明确创新的意义,更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积极引导,针对当前教学的实际,课堂教学加强积极引导,特别要把握住:①是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出现的创造性内容或苗头,予以积极表扬、引导,促使创新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追求。②是要善于运用学生创新的成果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创新成功的快乐体验中增强创新意识。③是要善于营造激励的氛围和机制,抓好“三个鼓励”:鼓励大胆质疑,主动探索:鼓励标新立异,发表不同见解:鼓励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要有机地通过鼓励性语言,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加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能力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和训练才能形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努力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加强训练。笔者认为,这方面要特别注意“三要”:一要以“学”为本位,坚持在教学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创新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为前提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运用多种方法途径,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一切感观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参与学习创新活动训练;二要凭借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积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进行计算题和竞赛题的训练中,教育学生不迷信书本、权威,不满足于一种结论或一种方法,冲破思维定势,积极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人云亦云,轻易盲从,要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勇于發现、创新,发展创新思维。三要凭借教材,适度、有机地优化创新性训练设计,让学生思维放开,将创新训练搞活,这种训练更富有思考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三、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句话明确指出.要优化创新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快速计算法的发明家史丰收在小学时发现读写看数字都是从左往右,而运算正好相反,上课时便大胆提出算术能否从右向左、从高位算起。老师沉思后,未扼杀他的“异想天开”,而是鼓励他:你要有兴趣,可以发明创造。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的创造设想如愿以偿。试想如果没有宽松和谐的氛围,他敢于提出这样的怪问题吗,没有老师的鼓励,他的创新欲望会得到激发吗?
由此可见,要优化创新教育,必须注意实施民主教学,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真正在课堂上“放宽政策”,去掉不必要的框框,做到“童言无忌”.不仅学生与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讨论、争辩、畅所欲言,而且还可以随时与教师讨论、争辩.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随时征求、听取学生的意见,甚至是对教师或书本的挑战,使学生真正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还学生生动、活泼、自由、自主发展的权利。课堂上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学生大脑必然得到解放,思维力、创造力必然得到有效激发。
山东省东明县三春集镇大营小学 胡香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