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

时间:2024-08-31

张竞伟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其他学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并能够养成预习、反思、认真听讲、整洁答题等习惯,就成为教师所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吸引学生注意,培养良好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从教师处吸收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如果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错过任何教学内容,就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良好的掌握。但是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很容易受到转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趣味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例如,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经过一个课间,很少能够快速进入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在刚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桌进行整理,将上课需要用的书本、练习册、学习工具等整齐摆放在桌面上,并将双手放在桌子上,最先完成的五名学生可以受到小红花的奖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情境中对数学产生兴趣,能够带着好奇心走入教学中,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用心听课的学生,并督促听课不专心的学生改正,使整个课堂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指导完成作业,养成良好复习习惯

作业是学生在课后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并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在纠错的过程中进行吸收和完善。但是很多学生非常不喜欢做作业,常常将作业一拖再拖,做作业的时候也缺乏耐心,从而使作业完成的效果不佳。教师可以采用批改和评价的方法对,让学生对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认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指导学生正确的写作业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告诉学生,在今天的作业内容并不难,学生应该在回家之后尽量先做完作业,不要将作业拖得很晚。在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让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做完作业之后,预习明天要学习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成绩一般的学生认真做作业,找到自己薄弱的部分,并进行强化和巩固;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应先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力求卷面整洁,态度端正。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也应为学生写上具有鼓励性的词语,让学生能够得到激励,从而对数学作业产生热情。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使写作业成为一件更加轻松容易并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引导思维发展,形成独立思考习惯

很多小学生都倾向于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来进行学习,而没有主动探究的意识,也没有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习惯。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日常教学的时候,我会在导入环节先引入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踊跃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有的学生会在探索生活问题的时候,发现其与数学的联系,将生活中的问题转换成为数学符号来进行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会不断抛出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能够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学习数学原理,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当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我会指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也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在独立思考的状态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得到发展,并且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好习惯养成要靠耐心与细心慢慢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們应呵护学生的心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耐心的去与学生们交流,感受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用心、用爱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做作业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7(11):43.

[2]周奕.良好习惯是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7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