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国教育考察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4-08-31

秦昌利

2019年3月12日至26日,作为宿迁市教育系统拔尖人才专业提升高级研修班中的一员,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美国教育考察。

3月18日,美国加州多明戈斯山州立大学前副校长卡博教授为我们举行了欢迎仪式并互赠礼物,80多岁高龄的卡博教授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是这所大学的顾问。在与卡博教授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美国每个州有不同的教育制度,但对16岁以下的孩子都进行免费义务教育。欢迎仪式的当天上午,华裔教授吴仲和作加州基础课程设计与发展报告。吴教授阐释道,美国教育中没有道德教育,只有行为准则。“做了好事、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就要受到表彰,身教大于言传。”讲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中小学教育選择的多元化。美国学校的类型丰富,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主要有磁力学校(专业爱好学校)、特许学校、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家庭学校,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学校去上。多元化发展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以确定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充分体现了美国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吴教授还提到,在美国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算得上是好教师呢?标准有这样几点:一是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二是巧妙使用了各种教学技巧,三是让学生感觉知识有用,四是定期反思教学,五是积极参与教学专业活动。为此,美国每年进行国家年度教师奖评选,每个州选出5位教师作为州年度教师,评选公开、公平、公正,再选出1位教师参加国家年度教师奖评选。

在加州,我们共听了8场讲座,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抵达美国洛杉矶的第二天下午参加的讲座。舟车劳顿与倒时差使我们疲惫不堪,一场题为“效率教学领导力”的讲座让我们耳目一新。年轻的教授康博德(音译)在自我介绍后抛出话题:教书为什么是不容易的?其中传达信息是很难的,有效传达更难。“我是教传播学的,”他说:“我了解其中的奥妙,有效传播要具备3个条件,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载体。”接着,他播放了一段视频,让我们观察视频中篮球传递的次数。大家仔细观察后,有的人说篮球传递了12次,有的人说15次,还有的人说16次,正确答案是15次。“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呢?这就是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可能是载体导致的,可能是信息接收者导致的,或是内容本身模糊等导致的。”教授突然一问:“除了人在传球,大家还看到什么东西?”这一下子把大家问住了,哪有其他东西呀?有个同伴小声嘀咕:“好像有只大猩猩。”教授连说“good”。他回放视频,一只猩猩在传球过程中来回蹦跳,非常显眼,这么多人竟然都没看到。教授揭秘道:“原因是事先我让大家关注的是传球的次数,所有人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传球的动作中,忽略了其他信息。”由此可见,传播者的措施、举动决定着传播效果。所以,教学开始时交代的任务和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在讲到传播内容时教授强调,传播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在传达中有三大障碍,即语义上的噪音(一词多义)、物理上的噪音、心里噪音(如只顾数传球次数而忽视了大猩猩)。教授指出,想让学生知道的东西就要明确指出来,目标意识是关键。在讲到传播载体时,教授采用了一些现场实践案例,如让两个人进行“我来比画你来猜”游戏,一人做出动作,另一人猜歌曲,结果经常猜错。生动形象的教学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有效传达信息,越是具象的东西越容易理解;尽量用新知联系旧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注意克服信息不对称,要建立传达的有效循环机制,双方合作才能容易形成共识;还要注意多重交流、反复交流,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要让学生有机会反馈。注意了这些,信息传达的效果才会好。

本次美国之行,我们主要参观了两所学校——新泽西州橄榄山高中、加州康普顿早期大学高中。美国高中实行流动走课制度,一到下课时间,走廊里到处是匆匆赶场的学生,因为他们马上要到另外一个专门场所去上课。学生的上课用书都在固定的教室中,学生上课不必带书。小学生一般在固定的班级教室上课,小学教师在教室办公和上课,教室的装饰富有学科特色,四周的柜子里都是教学辅助用具。

新泽西州橄榄山高中校长带我们参观了实验室、操作间、直播间、体育馆、机器人展览室等地方后,我们惊叹不已。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我们目不暇接,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校课程丰富,开设了200多门课程和选修内容。学生自制的学校推介宣传片,从选材到制作都呈现出专业水平。

参观康普顿早期大学高中时,我们走进了一间正在上科学课的教室,课堂上的情景打破了我们对传统课堂的看法:七八个学生围坐在一起,手中拿着一些小纸条,纸条上是老师讲的有关生物细胞的知识,他们在排列这些细胞之间的关系,不少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教师面带笑容,融入其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一方面,他们的课堂看似效率较低,似乎不是好的课堂;另一方面,我们又没有看见厌学的学生,没有看见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的学生。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玩中学、玩中思,教室俨然已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美国课堂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不遗余力,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发言频繁,学生喜欢提问题,师生能主动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国教师上课全部采用案例,不只讲空洞的理论,而是以扎实掌握一个知识点为主,最终让学生学以致用。

从短期来看,学生基本功越扎实,学业进步越快。换句话说,在单位时间内,中国式的教育成果明显,如果截取中学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考试,中国学生肯定能战胜美国学生。但是,如果把教育延长到人的一生来看,那中国学生在出发阶段的领先地位逐渐会被美国学生超过。可以说,在不经意间,美国的基础教育的确在为学生做“打底工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教育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