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日常课堂评价中工具的设计与研发

时间:2024-08-31

黄玲玲 周游

【关键词】课堂评价;评价量表;学习分析;多元评价;评教融合

评价工具是从丰富的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利器。“参与式”课堂评价中的工具主要为日常课堂评价量表,如以周课时为单位的学生学业自评表(我的所得、我的不足、对老师说的话)和教师课堂评价记录卡,对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进行自评与互评,适时获取较为准确的学生学习信息和课堂评价结果;还可以借助大数据,设计学业信息报告卡和学生学业发展与成长记录袋,汇总、梳理日常课堂评价的过程性材料,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利用ipad、电子书包、微信、QQ群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以此为依据实施教学决策。

一、即时评价——课堂评价量表

从当前学情来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评价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构建高参与度的课堂,我们对“参与式课堂评价表”这一工具进行了研究。

以南京市五塘小学周游所授《梯形的面积》中的课堂评价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评价工具,目的就是要确保学生高效完成学业目标,并在积极参与课堂相关活动中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教师设计了两个评价表,一个是小组内的生生互评表(见表1),另一个是教师的评价表(见表2),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的点评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凸显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得以提高。

表1中评价的项目较少,但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的理由,类似于投票。比如,“活动中主动性”的发挥,是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谁表现得比较好,谁发表的意见比较有价值等,这样的评价才有说服力。

在每节课基础知识讲完之后,教师要认真完成“教师评价表”,这不仅能够对每个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还能与课堂中的讨论式评价、讲述式评价等定性评价相结合,进而在保护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延时评价——学业评价信息报告

有效的教育评价应将被评价者纳入进来,积极营造民主参与的评价情境,与被评价者共商评价的目标与标准,帮助他们理解学业目标,审视和探讨自我发展需求。教师是所有评价活动的发起者、主持者、协调者,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口头评价,往往一句简单的赞赏,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更加自信。非语言评价在课上也经常使用,教师给学生竖起的大拇指、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效果显著。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课堂评价记录表”(见下页表3),仔细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观看课堂录像进行记录),并将其积累下来,形成学生学习档案。以前期数据为基础,在后期教学中,调整课堂教学与指导,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自我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对同学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议,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强调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进行自我反思,以建立一种新的互帮互学式的伙伴关系。

南京市滨江小学刘海甜老师所授的《摆》,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中的一课。结合小学科学新课标,设定教学目标为: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假设影响“摆”的快慢因素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初次上课,评价结果显示,虽然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设计了活动,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很多学生在实验设计中不能清晰地分辨各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到位;部分学生在制作“摆”这一活动中,根据设计方案无法制造出15秒摆动指定次数的“摆”。针对评价结果,教师结合“参与式”评价的具体过程,从不同角度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一是优化实验设计。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思考,教师进行调整,最终采取“设计—交流—再设计”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之后,学生自觉地将本组的设计与其他组的进行比较,完成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促使学生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既有效避免了后期验证时易产生的错误,也促进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从而为后续更好的学习提供基础。

二是优化实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对“摆锤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这一问题,学生得出了不同的实验结果,这就导致实验分析难以继续。教师引导学生对此结果进行讨论,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出谋划策。最后全班一起做实验,得出结论。

三是优化学生合作。经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思考,教师调整学生合作方式,最终采取“组间合作”的方式,完成“摆”的制作。在本课中,同一小组的学生由于长时间协作,容易导致想法相似的结果。通过小组与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让不同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完成“摆”的制作。

教师在执教本课时,全程采取“参与式”课堂评价的方式来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设计、分析、合作。经过几次学生课堂评价表中自评、互评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在班级中能够制作出指定“摆”的学生数量比例有所提升;在课堂表现中,学生制作“摆”的速度、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以及课堂的学习氛围均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可见,“参与式”课堂评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更能促进学生的“学”。

此外,家长也可以参与评价,可以建立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家长的期望和鞭策能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發展。家长的评价往往视角独特,无可替代,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有价值的素材。

三、精准评价——学业档案分析

我们进行“数字化评价”研究,运用多种数字化终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即时评估、分析、呈现和记录,以“一对一,让数据会说话”的方式进行学习分析。

经过实践,我们探索出由“当堂反馈—数据统计—跟踪矫正”三大环节组合而成的数字化评价的实践范式。三大环节有效实现了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及时反馈明晰学情;推送“题群”,逐层提升;基于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反馈与评价,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

1. 即时反馈,明晰学情。

在课堂练习环节中,教师出示题目,每一位学生通过手持数字化终端现场答题。答题结束后,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如正确答案、答对人数、完成时间、错误情况等信息便即时反馈在屏幕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

2. 推送“题群”,逐层提升。

在任务设计上,我们开展“一次推送一个题群”的尝试,助力每位学生坡度提升。以阅读金子美玲诗歌为例,教师向学生一次推送32首儿童诗,放手让学生阅读,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调整阅读速度,这就顾及了不同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水平的差异,完全让学生自主安排诗歌阅读,从而真正满足课堂主体性和个性化的需求。

在重点阅读的基础上,阅读群的推送使每一个孩子在阅读时间段内都能积极思考,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在同一时段内也能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力。阅读量着眼于孩子的能力拓展和延伸,难易程度学生可以选择性完成,但在交流过程中,大家都可以参与思考。

“群”的推送让语文教学的资源与形式更为丰富,真正为学生海量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服务和支撑。它进一步延伸了教学的广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与感悟。

3. 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行为调整。

当堂反馈和数据统计的意义在于“矫正”。信息化手段让我们知道问题所在,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去矫正,让每一个孩子爱研究、善学习,实现学习者的自我管理。

学生完成答题后,根据数字化终端反馈的数据,教师可以快速聚焦学生的错误点,分析判断出需要着重讲解的知识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以南京市龙江小学胡芬霞老师所授的小学語文三年级上册《习作6》评改课为例。在本节课之前,教师已经结合书本上的例文,与学生一同品味赏析。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习作收集起来,以照片的形式制作成电子作文集PPT文件,并将其导入ipad平板电脑中。在讲评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平板阅读电子作文,集中每一位同学的习作。在阅读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简单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在喜欢的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或在一旁打个五角星。对于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的地方画条直线,打个问号标注出来。同时,可以根据要求给习作打出评价等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看到全班其他同学的习作,从而进行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习作,也都有机会被其他同学阅读到,并得到不一样的评价和修改建议。在这样的电子阅读环境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阅读篇目,看得快的学生也不会受到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想看的习作并发表意见,学生在习作评价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数字化评价”当堂反馈的基础上,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并进行指导。阶段学习后形成学生的学业分析档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通过以上评价工具,全面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学习情境中的真实表现,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追踪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方面进行描述和综合评判,考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过程,发现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意见,以有效促进学生习得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也为进一步完善核心素养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