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术无痕:构建深度融合的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

时间:2024-08-31

章伟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育服务供给;教育信息化

教育是一项智力型、智慧型劳动。我区(南京市玄武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确立一个理念,即技术改变生态、技术涵养生态;围绕一个目标,即构建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区域教育新生态;抓好三个创新,即创新思想认识,提升创新能力,创新资源应用。

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紧跟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严守技术应用的底线,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进学习内容、学习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评价体系的变革,努力实现对传统教育的理念重塑、价值重建、结构重组、程序再造、文化重构。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机制,完善教育服务供给的制度保障

玄武区加强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服务、组织、协调全区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完善各工作部门的协调机制,畅通信息交流渠道,通过打造区、市、校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实现学校服务需求的动态采集与自动上报。此外,将在各类学校完善配备教育信息化首席信息官“CIO”,建立“一把手负总责、CIO具体领导”的管理体制,保障区域高质量服务供给。

二、打通全区教育数据壁垒,夯实在线教育服务供给的数据大动脉

玄武区依托“南京教育云”平台,借助微信生态的标准特性、集成特性、开放特性、共享特性、稳定特性和成熟特性,搭建玄武区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以下简称“区平台”),旨在促进教育相关者(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教育行业参与者等)的智慧连接、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实现教育系统内平台的高度整合、应用的灵活配置、数据的实时共享,完成校、区、市、省的多级数据的汇总与上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对校端、区端应用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利用。借助市平台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的“单点”登录,为市、区、校的应用数据连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平台的教育大数据管理遵循“一数一源、多源校核、动态更新”原则,经过多年建设,已经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区域教育大平台,成功打通数据壁垒,有效实现数据开放共享。

网络平台的自由性与超强存储性,便于教师借助终端随时随地观看、下载课堂实录、图片、电子教案及其他多媒体资源。针对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微培训、在线课程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等方式,分类施策,分层开展,着力提升其信息素养。

三、供给共性与个性的在线教育服务,推进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

区域平台既要实现管理职能,又要担当服务角色。平台要提供区域的共性服务,同时也要支持学校的个性发展。

1. 区端共性教育服务供给采取条线管理。

与区教育局各职能科室在信息化应用需求上进行深度合作,完成部分行政管理的功能管理模块。目前,区级政务平台共有19个区级功能管理模块支持和服务区教育局7 个职能科室、督导室和发展中心的相应职能。

2. 校端个性教育服务供给采取平行管理。

区平台在校端应用中提供了通知公告、在线报修等20个公共模块,这些模块几乎覆盖了全区所有学校。同时,各校基于区平台开发了各种符合学校个性化需要的特色应用模块,如积分管理、卡券、学生荣誉管理等60余个校级管理模块。这些应用涵盖了学校的校园管理、教学教务、师生发展及家校互动的方方面面。

在推进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原则,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助力区域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促进教育治理体制从“碎片化”向“网格型”转变(区骨干教师考核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干部管理系统)、教育治理方式从“基于有限个案”向“基于数据决策”转变(教育满意度调查)、教育治理模式由“静态化”治理向“动态化”治理转变(传染病上报管理平台)、教育治理理念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型(玄武区中小学膳食管理系统、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考核)。

3. 建立线上与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应急服务精准供给机制。

为保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和常态化实施,玄武区从平台、技术、资源、数据、教学五方面为学校提供高质量服务(见下页表1),包括“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基于数据驱动的评价方式等,有助于各校在线教学的顺利实施。

(1)教学相长,互联互通。依托区平台的玄武区“爱·学习”在线教学平台实现了教学全环节数据的伴随式采集、管理、分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资源共建共享、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提供了支持。疫情期间,“区校一体”协同保障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为了提升教师、学生、家长对平台使用的熟练程度,区平台使用“爱·学习+直播”方式进行远程授课,制订完善的培训方案,包括线上培训、视频辅导、图文解说、在线答疑等;由企业安排人员对每所学校单独开展培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水平。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外,还引入防疫知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和健康状况。

针对各校教学需求,区域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玄武区各学科教培员通过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汇聚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各学科教培员组织区内学科专业骨干团队,对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遴选,分类实施。疫情期间,“省名师课堂”“金陵微校”“直击中考”“德育讲堂”等优质资源同步开放,让包括边远乡村在内的全区中小学实现资源同步共享。名校的教学思路及方案及时共享给全区,为全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2)线上线下,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要有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与之匹配。

在玄武区的部分试点学校,依托“爱·学习”平台已实现“以学定教”模式的常态化应用。课前,教师通过“爱·学习”平台将微课资源及相应的教学素材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交流”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课中,采用直播课的方式,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并针对学习的问题反馈答疑解惑,考虑到学生身心健康,每次直播教学仅20 分钟。课后,通过“作业”巩固练习,展示形式多样,包括音频、视频及图片等,加强学生动手、动嘴、动脑习惯的养成。

(3)数据评价,高效管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随时检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组织学生对易错点、易混点、易考点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认知。学生可查看班级同学的作业回答情况、答题用时、班级排名等,可根据各学科的错题集,自主学习错题辅导,完成错题订正,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管理层通过了解教师的授课数据、布置作业情况及作业提交率、正确率等,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态度、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考核,不断提升教师工作质量;同时将学生数据及时反馈给家长,做到家校齐努力、勤督促,实现家校共育。

区教育局领导通过可视化数据,直观了解区内教师的教学及教研活动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基于此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精准决策。同时,定期发布各学校教学数据,保障教学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工作推进中借鉴极简主义,躬身入局,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教育信息化服务供给转型;突破供给瓶颈,推动外生变量向内生变量的转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再升级,努力达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区域智慧教育新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