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峥嵘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在当代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通过网络手段传播书法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当下,通过新媒体传播书法已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也是值得我们去着重关注的一方面。就书法艺术的网络传播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期许通过网络传播给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
书法艺术发芽生长在灿烂的中华文明悠久岁月中,伴随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锤炼与积淀逐渐走向成熟,时至今日书法艺术早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现代更是一个信息时代,科技的进步使打破了过去许多无法做到的禁锢,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书写的职能。那么,进行对其形式本身表现形式与语言特征的解析以及程式化“元素”的发掘就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书法艺术蕴含的理性与感性元素
以初唐时期书法艺术发展为例,欧阳询,虞世南等大批书法家的出现使得书法迎来了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文字书写不仅仅承担了记录事件的职能,还有诗人文豪借书写来抒发情怀的职能。于是便形成了这个时期的特点,在法度森严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内涵韵律,这是情感注入的结果。如果将格式化的规则理解为理性元素,那么书写者的情感注入造就一瞬的书写感受便是感性元素。欧阳询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比较深刻具体地阐述了结体,用笔,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其中在《传授法》中提到“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具备;长短合度,粗細折中;…细详缓临,自备妙体,此是最要妙处。”这段话不仅体现了欧阳询对书写文字造型上进行了界定还体现出“法度”中含“妙意”、“妙意”遵循“法度”的核心思想。管中窥豹从这一点来看如果将书法作品中的法、势、结体、作为理性的法度来对待,那么趣、中和、意境这几方面就可以作为感性因素来分析。当然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必然是两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侧重点的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风格书体。
二、独特的审美元素
1.线条韵律。书法具有独特的线条表现形式,以毛笔作为媒介将本是无形的墨水书写成具有独特造型的点画留在宣纸上,或是风流俊俏,或是气势奔放等等各有特色,那么何以为书法线条,如何去探究寻觅书法的线条所蕴含的美?我们可以从历代书法家、文人留下的书法名作入手。
2.表露情感造就随机元素。历代文人墨客总是喜欢借物抒情通过假借自然物象传递作者自身的精神世界,作品内容的喜怒自然影响到书写过程中用笔的感觉,即便同一个人不同时间书写的作品也会有些许差异。这也就使得每一个笔画、每一幅作品都存在着随时间情感的变化而产生随机性。同样代表每一幅作品都存在着内在精神,呈现出或是家园破灭的悲愤之情,或是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又或是歌颂大好河山的雄伟秀丽。正是这种情况下以心御笔运用自己熟知的书写法则来创作出具有独特生命力的书法线条来,才更加突显书写作品的美感与气韵。
3.书法中所蕴含的“善”美
艺术能够提高人的修养,书法艺术也是如此,它具有养生、养心、修身养性的作用。某些学者提出,在众多修身养性的艺术种类中,书法起到的功效最为明显。医学专家也有与书法相关的论证:在二十种令人长寿的职业中,书法家居于第一位。相关数据显示,老年人多练习书法有利于常见疾病的治疗,而且还可以根据保健需求去练习对应的书体。例如,苏局仙原本身体孱弱,过了不惑之年后开始勤练书法,身体情况逐渐好转;孙墨佛一生都与书法相伴,年近百岁时依旧身体健朗,耳聪目明,他说过,书画是一种既可锻炼脑力又能锻炼身体的活动,因为必须保证精神专注、身体端正、气息平和、沒有杂念才能开始书法创作或者绘画创作。书法讲究笔端的功夫、手上的功夫、眼力功夫以及心境功夫,王羲之曾在《笔势论》将这些功夫总结为“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起五伏”。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也说过,书画创作会用到全身之力。书法创作通常要悬腕或悬肘,这时人的肩、臂、腕、指都会用力,相关研究表示,配合动作的肌肉不低于50块,运作的关节也有30多个。尤其是站立书写大字时,为了书写挥洒自如,整个身体都要参与创作中,通过腰部和腿部来回活动,让笔端更有力,字更有神韵。
三、书法元素与创作灵感
书法艺术拥有独特的魅力,将书法元素融入到各个所需的领域中可能会有新的灵感火花,我们可以将一个字中一个笔画单独隔离来看,也可以将结体内容进行抽离,总之通过分析加工从而提炼当代创作所需的元素。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本著赤诚之心从审美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布局,明确艺术作品中线条所具有的力度美、韵律美、均衡美等特征,有助于寻觅一丝缥缈的创作灵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那么从成熟的艺术形式中挖掘新的元素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一味将书法程式化将丢失一部分原有的生命力,无法得到书法艺术的真谛。故要本着一颗敬畏之心从先贤作品出发挖掘其中所含的意蕴,有助于提高审美修养,还可以促进美术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照.浅析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11).
[2]张晓东.论“神”“气”:兼及中国书法审美[J].中国艺术时空,2018(1).
[3]冯泰山.浅谈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J].甘肃教育,2017(2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